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一生痴情恋草木-绿色环保人物董松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2-02 09:01:41

  图为董松伟在观察植物。

  本报记者郭靖

  中国宁波网讯 “这是普陀耳枥,全世界只有普陀佛顶山上一株母树。这是世界极危树种绒毛皂夹。这是红豆树,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诗句中的红豆,就是它的种子。”11月28日下午,78岁的老人董松伟来到鄞州职高校园后山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向学生们传授植物学知识。

  这个植物园是在鄞州职高的支持下,由董松伟在10年前创办的。落户在园内的90余种濒危珍稀植物,大都是他辛辛苦苦到各地“搜”来的。那时,董松伟应聘在鄞州职高讲环保课,植物园成了他的第二课堂。如今,他参与编写的环保教材已被鄞州区的初中、职高和普高采用。

  “我读的是法学,却当了半个世纪的生物老师。”董松伟说,20岁那年,他被植物迷住了,离开大学后,他改行教起了生物,对动植物的研究也更加投入。

  上世纪60年代曾和董松伟同校为师的方勋臣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为我们再现了当年的董松伟———

  “上课对他(董松伟)来说早已驾轻就熟用不到多备课,但他十分注重实践,把教学楼旁的一大块农地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分为实验区和种植区,白天他常在地里劳作,满园种植冬瓜、番茄、番薯、辣椒等蔬菜和果树;上课时常带领学生到这里搞人工授粉与嫁接,讲解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知识;课余时常有兴趣小组的学生跟着他在农地里转,冷门课碰到热心的教师也变成热门了。”

  在董松伟看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意识,而最好的平台就是他辅导的兴趣小组。董松伟的努力在文革结束后开始结出果实。1979年,兴趣小组的一套植物标本送全国展览,获一等奖。1983年,董松伟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991年起,他带领兴趣小组连续参加5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选,每次都捧回全国大奖。

  1996年,董松伟和他的学生,帮助鄞州区查清了全区1354棵古树名木。2000年,他成为第四届“地球奖得主”。2003年,他被授予从事植物学工作五十年的科学家称号。但董松伟的环保工作并没有画上句号。

  最近三四年,他独自一人,20多次深入五龙潭景区调查野生植物资源,现已查到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456种。为了摸清乡土树种的家底,他几乎走遍了宁波附近的四明山区。董松伟拿出他编的《宁波附近山区壳斗科植物名录》说:“乡土树种容易成活,病虫害少,我把他们搞清楚,将来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在山地和城市绿化中利用起来。”

  董松伟有个梦想,就是能在海拔高、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起一个更大、更好的珍稀植物园。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