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罗涟浩周骏赖刚)入夜,在北仑春晓、霞浦等地的小村内,总能看到农户三五成群,拉琴擂鼓,又舞又唱,吸引着大量的村民围观……随着民间艺术不断被挖掘和推广,该区如今已组建业余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近百支,参加人数约2000人。
北仑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变迁,不少已濒临灭绝,为抢救和保护这些开在田野里的“小花”,该区抽调一批“老文艺”进行全面整理。据调查,目前该区民间艺术光舞蹈类就分四个门类:以造趺和高跷为代表的风俗舞;以九节布龙、龙门阵为代表的龙舞;以红毛狮子、狮象蹿为代表的狮舞;以马灯和车子灯为代表的灯舞。
摸清家底后,该区每年都要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植。“唱新闻”是过去宁波很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大碶)街道95岁高龄的顾阿火老人是惟一健在的“唱新闻”老艺人。为了留存这项民间文艺,该区派专人对老人作品进行录音、整理,并促成业余文艺骨干应振爱拜师学艺,如今老应在为周边的村民表演时,次次都能赢得满堂彩。柴桥穿山村的造趺自20世纪80年代重新亮相后,已整理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多个传统节目。当地人还把造趺与传统的九莲灯结合起来,创作造趺莲灯。如今,村里的“老艺人”还在当地小学开设了造趺兴趣班。
在挖掘的同时,该区还不断对民间文艺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进行革新。于是,《马灯调》、《杨柳青》等民间小调被填上了新词;大头舞、车子灯用上了现代技术;蛟川走书、犁铧文书说的是身边的新人新事……霞浦的高跷原是一种专门在水田里表演的艺术形式,经老艺人的改良,排演出《西天取经》等节目,把高跷枝高由1.2米升至1.4米,使表演更具可看性。
北仑民间文艺队伍十分注重群众的参与面。一方面,他们不断壮大“演员”队伍,白峰镇上王村的“婆婆舞龙队”、春晓镇慈岙村的“娃娃马灯队”、霞浦街道的“老汉十二乐坊”如今已名声在外,表演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5岁。另一方面,通过不间断地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据梅山乡梅港村舞龙队队长林行康介绍,这几年,他带领的舞龙队几乎舞遍了岛乡各个角落,一年参加的各类活动就有20余次。
更为可喜的是,当地民间文艺已开始尝试产业化。如今,在农家乐、乡村游以及一些庆典活动中,时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几年,梅山乡的几支舞狮舞龙队几乎每隔一星期就要演出一次,创收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