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流浪者不去救助站 150张床只躺了8个人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6-12-05 13:58:24

  救助站人员给他们送上水和食物。

  中国宁波网讯 初冬夜寒,城市流浪人员在公园、桥洞、地下通道、广场角落等地方露宿,身上盖一条薄棉被,熬过一个个寒夜……昨天,本报报道了琴桥西侧的桥洞下,有不少人在那里露宿的消息。看了报道后,不少读者给本报来电,对流浪人员表示担忧,还建议他们去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救助站的情况如何呢?记者特地进行了采访。

  他再次走进救助站

  昨晚7点半,记者来到海曙区宝善路155号的市救助管理站时,36岁的山东人姚广自带一条棉被,刚刚走进救助站,他说:“我已经在外面睡了好几个晚上了。”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姚广并不陌生。前段时间,他刚刚来过这里,不过,他并不愿意通过救助站的帮助回山东老家,睡了一个晚上后,他说要到外面找工作,等找到工作挣了钱再回家。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又回到救助站。姚广说,他从救助站出去后,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了一份开车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只干了半个月,老板因为接不到生意,只好让他走,半个月的工钱一共才150元,他不得不再次四处找工作。

  “除了鞋垫底下还藏着10元钱,现在,我可以说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姚广脱下右脚上的一只棉鞋,掀开鞋垫,掏出两张皱巴巴的5元纸币。

  晚上8点20分,救助站为姚广安排好了住宿,他睡进了一间单人小间,睡觉前,他还一个劲地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救助站的黄科长说,姚广是第二次来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按照救助人员需符合的相关条件,救助站对这样的外来打工者一般不予以救助,对确实有困难的,救助站也将接受。但让他们苦恼的是,有一些流浪人员符合救助条件,却不愿意来救助站。

  150张床只躺了8个人

  昨晚,在市救助管理站可容纳150个床位的住房里,实际只住了8个人。街上露宿的人不少,为何救助站里只有几个人呢?黄科长说,这里面的因素多种多样。首先,流浪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职业乞讨者,他们拒绝救助是为了能继续留在宁波乞讨。还有的人对政府的救助政策不了解,在街头流浪的人大多文化层次比较低,一些人甚至不知道政府还有救助机构。

  黄科长说,针对以上一些问题,入冬以来,他们固定在每周二、周四下午,到流浪人员栖身较多的场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向街头流浪人员派发小册子,给一些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送去棉被、棉袄。电信大楼附近有一个年轻女子,靠捡破烂为生,他们多次让她来救助站,可她就是不愿意,救助站已先后4次送去过衣物、棉被。

  想去救助站却不知在哪里

  记者从救助站出来后,又先后来到火车南站、琴桥西侧的桥洞等地,做了个小调查。发现30多名寒夜露宿者,其中仅有2名流浪人员表示想去救助站,但不知道救助站在哪里。

  晚上8点55分,在火车南站地下出租车候车处西侧出口,来自山东的一家四口蜷缩在一起。孩子的父亲说:“下半夜很冷,不过没有办法。”“为什么不去救助站?”记者问。“我们是来宁波打工的,找不到工作,就在火车站附近捡破烂,去了救助站就要遣送我们回家,我们不愿意回去。”

  20分钟后,记者再次走访琴桥西侧的桥洞,那里又铺起了一排长长的地铺,大部分流浪人员已盖着头,缩在薄薄的被子里。还有两个流浪人员刚从外面回来,抱着一条棉被在那里找铺位。其实,这个地方并不适合栖身,明亮的灯光很刺眼。可在这样环境下,流浪人员铺挨着铺,仍然露宿在那里。

  今天上午,记者想帮助昨夜走进救助站的山东人姚广在宁波找份工作,特地致电救助站时,工作人员说他一大早就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链接

  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位于海曙区宝善路155号,联系电话:87112382。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流落市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管理、教育。救助对象的条件是: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条件,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救助站除了为他们提供食物、住处外,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并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所在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船)凭证。

  (记者张寅/文胡龙召/摄)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