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做下水前的准备。
打捞出水的古代瓷器。
每位潜水员下潜时间只有20分钟。
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自古就是港口城市,更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在这条繁忙的水道上,水底下千百年来有多少遗存默默地佐证着这座名城的历史。今年3月以来,我市文保部门首次启动了水下考古工作,由此海底沉睡了千年的文明渐渐揭开神秘面纱。昨日,在2006年度浙东沿海水下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参与这项水下寻珍工作的考古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老渔民情报很准
今年3月下旬至7月,在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独立组队,展开了为期5个月的陆上走访调查工作。考古工作者采用口碑调查和文献搜集相结合的方法,对浙东沿海可能有遗存的地方进行了细致调查。他们实地走访了老渔民、潜水员和渔监、渔政、方志办以及从事航海、海洋地质钻探的工作人员,又搜集查阅了地方志、航海志、海事档案、海外交通史、故事传说和民俗风情等。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调查工作量非常大,每到一地后要接触大量的人员,而得到的消息虽然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却很少。与文字资料相比,沿海水下考古的关键“情报”主要还是来自老人或渔民口头述说,这类信息占有价值信息的8成以上。但有时因为岁月流逝,相关人员记忆有误,或者因为海底地理位置发生变动,能够“按图索骥”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
在队员们的努力下,陆上调查成果非常丰富:共发现水下文化遗存疑点37处,其中宁波辖区14处,舟山辖区23处,还查阅到明确的沉船和坠机入海等事件的文献资料,并采集到一些出水文物,初步摸清了工作区域内水下文化遗存的大致分布状况,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声呐探测和探摸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调集辽宁、安徽、广东、湖北、江西等地水下考古力量,共同组建浙东沿海水下考古工作队,于2006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开始对象山港展开正式水下考古探测与探摸工作。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褚晓波告诉记者,水下考古队共有10多名队员,其中宁波有3位,除了专家傅亦民与林国聪外,还有我国第一位水下考古女队员王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水下考古在国际上还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主要采取声呐探测和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般来说,考古队首先邀请当地知情人士当向导一同出海,请他们尽可能准确地指认出遗存疑点的位置。在确认了遗存疑点的大致位置后,以此为中心,在其周围进行旁侧声呐与浅地层剖面仪的探测扫描,一旦有可疑点出现,就逐一记录其经纬度和参照物。最后,根据探测结果有目标地进行潜水探摸,水下探摸以圆圈搜索和扇形搜索法为主,出水器物以点为单位统一登记、编号。
海底比黑夜还要“黑暗”
事实上,水下考古充满危险与挑战。参与考古的林国聪说,与陆上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受天气、潮汐、洋流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很大。根据潮汐情况,队员有时早上6点就要出发,而有时整整一天也下不了水。陆上考古可以全天工作,而海上考古正常情况下每天只能工作3至4个小时,光驻地到工作点就要花几个小时。最关键的潜水探摸更是有极大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每天用在潜水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而每位潜水员下潜时间只有20分钟。而且,象山沿海淤泥非常厚,水下能见度也很低,专用的水下电筒只能照到前方20厘米左右,那种内心的恐惧是无法言传的,所谓的探摸真正是靠手一寸寸在淤泥中摸索感觉出来的。因为长时间潜水会得“潜水病”,所以每天结束工作后,队员们还要到高压舱里进行减压。
宁波海域家底很厚实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探测与探摸工作,水下考古队顺利完成了对象山港内洪星海塘外、桐照港南、南沙山东、万礁东南、民丰江口、外门山、双泡礁等7处水下文化遗存疑点的探测与探摸,并从海底采集到27件出水文物,主要是青白瓷与青花瓷器,分属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其中,水下考古队员在万礁收获最丰。潜水探摸共23组46人次,探摸面积约20000平方米,探明了在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的长方形区域内都分布有水下文物,同时发现在该范围外还有水下文物点。共出水23件器物,其中青白瓷9件、青瓷9件、陶器5件,9件青白瓷是8件碗和1件小盘,碗型式一致,都是芒口、敞口、弧腹、圈足、素面无纹饰;大小也相差无几,口径约16厘米至17厘米、底径约5厘米至6厘米、高约7厘米至8厘米。这9件青白瓷都是元代浙江和福建交界地区的民窑产品。记者看到,这些瓷器精美素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技术水平。
水下考古的成果不仅在出土了多少器物上,褚晓波认为,此次工作让考古队初步认识并摸清了象山港内各水下遗存点的文化内涵和分布保存状态等。同时,积累了一些在多悬沙、低能见度水域开展水下考古的工作经验,为今后浙东沿海水下考古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而且,此次考古引起了对在不同水域从事水下考古工作方式方法的思考总结,并增强了水下考古工作具体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每天仅出海花费上万元
“做水下考古是很昂贵的,近年来因为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科技进步了,我们才有能力做这项工作。这次浙东沿海水下考古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宁波市政府的支持,共得到专项资金150万元,每天仅出海的花费在1万元以上,潜水服等专用器具都由国外进口。”褚晓波表示,明年5月起还将继续开展浙东沿海其他地方的水下考古探测与探摸工作,在完成浙东沿海的探测与探摸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确认的水下遗存点进行重点调查,如有必要,实施水下考古发掘。
记者得知,如果正式实施水下考古发掘的话,考古队还将启用更大型的设备,甚至可能动用专业水上平台。
水下考古日志
发现或者没有发现
考古是项非常严谨而专业的工作,而水下考古尤甚。考古队员每日出海,面对茫茫大海,做的是很刻板甚至是枯燥的工作:测点、搜索、下水、记录......很可能一无所获而归。而当潜水队员从淤泥中摸索到器物时,刹那间的惊喜真正是无以言表。记者从此次水下考古队员的工作日志中,整理了几则,以飨读者。
10月16日星期一晴
8:30出海,9:30到达洪星海塘,按一位渔民向导指认的大致海面,先后由两组人员小水探摸,做圆圈搜索,没有发现。午饭后,向导带我们到另一海域下水探摸,没有发现;另有两位考古队员下水,探摸到两块瓷片。15:20返航。19:00开会,潜水长安排了明日的工作计划。
10月22日星期天多云
6:30出海,在船上早饭,8:00到达万礁,找下水点,两名队员下水做源泉搜索探摸,没有发现。在另一下水点,另一组队员下水,在东南方发现一影青碗,残,还有一块青瓷碗底片,内腹刻划蓖纹。在下水铅块东发现一截现代船板,此点接着由队员下水探摸,没有发现。14:00返航,17:20开会,潜水长安排明日工作计划。
10月23日星期一多云
8:30出海,9:30到达工作点,由第一组队员下水做圆圈搜索探摸,发现芒口影青石沿、影青碗片、青瓷带流口沿、青瓷钵、鼓腹罐各一个;接着,此点由另一组队员继续下水,没有发现;在邻近点由队员做圆圈搜索,发现完整的芒口影青碗、韩瓶各一个,青瓷碗、薄胎罐各一个,残;另一下水点下水探摸,没有发现;15:00返航。17:20开会,因天气原因,潜水长安排明天在驻地保养机器和清晰晾晒潜水装备。
11月1日星期三晴
8:00出海,9:00到达工作点。由第一组队员做圆圈搜索探摸,没有发现;又下,还是没有发现。另一下水点做圆圈搜索,发现有影青口沿残片,青花残片,罐底。第三个下水点做圆圈探摸,发现有影青小盘,韩瓶,敞口青瓷碗,弧腹青瓷碗等;14:00返航。两队员去找向导,向导近期没空。16:30开会,潜水长安排了明天的工作计划。记者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