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拯救千年南宋古船 和义路出土古船修复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2-07 07:05:59

  荨修复中的南宋古船。茛古船出土时的情景。(图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即将举行的第六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上,宁波市民要看到“宝”啦。据悉,3年前从和义路出土的南宋古船已经修复完毕,有关部门决定在中山广场举行为期仅一天的特展,让千年古船与市民来个“零距离接触”。记者昨日采访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得以一探南宋古船的“前世今生”和幕后的修复故事。

  沉睡千年一朝亮相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回忆,2003年10月至12月,在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在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出土了一艘古代沉船。

  当时,在距地表1.5米的深处,考古人员最先发现了木船露出的一小角船艏,随着淤土层的进一步揭开,整艘船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它船头朝西、微翘,可以看出是顺着原先的江滩方向搁置的。

  考古专家从该船的结构和规模来看,发现这是艘可航行于港内和近海的小型交通运输船,同时结合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文物情况,可以推断此船的时代为南宋。这艘尖底近海船出土时已残破,仅中部保存较完整。船体残长约9.2米,最宽处约2.8米,深约1.2米。船板厚约5厘米,保留有9个船舱。舱与舱之间有流水孔相通。隔舱板底部还有对船体起加固作用的抱梁肋骨。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长期深埋于地下,船体里含有大量水分,我们检测的结果是木质含水率高达百分之三百,所以出土后不久船板即出现发霉、长青苔和木质收缩变形等情况。”

  “营救”古船历经三载

  据了解,此前在和义路、东门口一带的历次考古中,已先后出土过唐代独木舟和北宋海船各一艘。但木质文物保护是一项国际性学术难题,前两艘古船的保护并不完美。为“营救”南宋古船,市财政专门拨款90万元用于保护与修复。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理工大学及南京博物院合作,组建了古船科技保护课题攻关小组,制定科学而详细的保护与修复方案,主要的修复程序是脱水、脱盐、加固、复原。

  记者有幸目睹了专家在宁波对部分残片的修复。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万俐给记者看了用于复原用的“宝水”。这种特制药水不但能去除木质里的盐分,还能让药水渗透进木材的内部,让木材更加坚固。经过“泡澡”的木材还要用石墩等重物矫正,因为海船在地下埋藏太久了,许多构件已经变形。

  此后,部分修复的古船运到了苏州,由专业的古建修复师对其进行复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褚晓波所长告诉记者:“除了把原有的残片进行拼接外,也增加了一部分,如船尾,出土时已经丢失了,所以用了一些现代的杉木,通过旧化处理的方式,把船‘补全’了。”修复好的古船长度超过12米,船舱也增加了。

  广场特展只排一天

  古船仍在修复中,可正在建设中的宁波博物馆早已把它看成了今后的“镇馆之宝”。前不久,古船从江苏“回家”时,光从车上搬下来就花了工作人员几乎一整天。

  不过,为了让广大市民好好看看这件“宝贝”,有关部门还是决定:在中山广场举行一天的特展。记者了解到,为了把已经安置好的古船从仓库里再“请”出来,有关部门甚至把仓库的整面墙都拆了。这样的宝贝放到露天会不会受影响?专家告诉记者:修复的工艺比较可靠,只要不下雨,不需要恒温都能长久保存。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