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铁鞋”这两天让大家的脑瓜上足了发条。
这两天,翰香小学那双有点年份的鞋子,挺吸引人的眼球,读者的电话、短信接踵而来,大伙的脑瓜个个上足了发条:刑具、盔甲、腌咸菜时穿的鞋子……
读者想像力的丰富,让编辑部的记者们也眼前一亮:说得都有点道理,到底该听谁的啊?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读者的各种说法
说法1:古代刑具。江东36岁的李女士第一个打来电话,她说:“中国古代刑法挺多,你说这么重的一双鞋,平常人走路多不方便啊?犯人穿上走路,使他劳累作为惩罚。”
说法2:腌咸菜时穿的。海曙24岁的顾先生说,从照片上看,鞋底光滑且厚,很像传统的雨鞋,由于这种鞋重量重,加上宁波人喜欢吃自己腌的咸菜,有没有可能穿着它用来踩咸菜?
说法3:捕蛇人用的。37岁的蔡先生是湖北人,小时候,他曾在老家看到捕蛇人穿过,那种鞋是用薄薄的铁皮打造而成。由于捕蛇是先用脚踩住蛇身,后用手掐住蛇脖子,在这个过程中,蛇会反击用牙咬人的腿,铁鞋不但起到防护作用,还能让蛇牙折断。蔡先生说,这鞋让他联想到外婆的裹脚鞋,用洋布制成,然后浇上桐油,硬度极高。
说法4:冬天挖河泥时穿的防护鞋。海曙57岁的陆先生,1969年时曾去慈溪下乡。“照片上的鞋子与我当年穿的牛皮鞋太像了。”他说,那种牛皮鞋很重,鞋底用了五六层牛皮,起码有1厘米厚。这种鞋是冬天挖河泥时穿的,穿前用稻草把脚裹住,非常暖和。漆上桐油后非常牢固,很硬,简直跟铁皮一样硬,从供销社可以买到。
亲历者说
慈溪57岁的岑文华打来电话作了补充:“这鞋叫‘硬靴’。”冬天挖河泥时用的,鞋底有铁刺,并不锋利,作用是防滑。鞋重近5公斤,每年冬天用过后,就会抹上桐油保存起来,桐油抹上后非常硬。“得用榔头才敲得碎。”
鞋子很贵,要20元钱一双。“那时我干一天的活才一元钱呢。”因为贵,当时只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才买得起,岑先生穿过的鞋属于生产队,私人很少有这种鞋。岑先生说,他爷爷那辈人就有这种鞋了。
昨天,翰香小学的陈校长刚从外出差回来,记者赶忙找上她询问这事。“正确答案是雨靴。”听说有这么多读者在猜这鞋的用处,陈校长挺高兴,不过,她纠正了一个小错误:鞋可是用牛皮制成的。
对于误认成是铁鞋,陈校长认为是抹了桐油的缘故,加上时间长久,牛皮会硬化,以致这么多人都认错了。
陈校长说,这鞋有8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学校一位姓陈的老师专门从上海买来的,当时是一种很高级的雨鞋,由于当时工艺不大精细,只用一层牛皮制成。尽管如此,也只有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穿鞋前,得用古时那种长长的棉袜把脚裹上;鞋底有钉子,雨天和下雪天可以防滑。
就这种鞋的历史起源,记者还询问了一位工艺美术师。他说,在秦始皇时代,打仗的骑兵会穿上一种铁靴,起防护作用,由于铁鞋实在笨重,唐代以后便采用皮革代替。
(记者沈之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