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多种已违禁药物为何频频出来惹事?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6-12-16 08:14:02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胡菁)多宝鱼中的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咸蛋中的苏丹红,猪肉中的瘦肉精……这在国内外都是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动物中的,为什么却在我们的餐桌上频繁地引发事端?昨天,市农业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违禁药物之所以能越过一道道检测关,主要是我们现行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有漏洞。

  据市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介绍,农业部2002年就颁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禁用药物清单”中就有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其原料药和复方制剂产品都被要求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但是,多宝鱼等人工养殖鱼类,由于容易生病,养殖条件较高,有的养殖户就依靠违禁药物如氯霉素等控制鱼病,提高产量;有的商贩在运输中添加孔雀石绿防病。

  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人员说,从理论上讲,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是不应该存在于食品中的,所以平时的质量监管并不检测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本不应该存在的违禁药物一旦出现在食品中,原先的检测器械和方法是无法查出的。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现有的检测标准中没有违禁药物及其替代品等项目或检测依据;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科研和技术手段,很难及时发现“先进”的违禁物品添加问题。

  市禽业协会有关人士说,前些日子被曝光的“红心蛋”,多数并非养殖户有意违法,是不法商贩向农民兜售苏丹红,暗示农民使用这种添加剂能使蛋黄变红,外观亮丽,可以提高收购价格。有的农民缺乏足够的用药常识和质量意识,糊里糊涂跟着添加。这也是近期违禁药引发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共同点。

  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在消费环节发现质量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而且波及面较广。所以,对违禁药物的监管、查处,应该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范”,不仅要强化源头监管、市场抽检,而且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科研投入,在尽快完善相关质量检测标准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宣传。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