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近年来,长街镇顺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县率先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逐步建立了土地流转新机制。截至目前,该镇耕地流转面积已达8.6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78%,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化农业的生产格局。
为促进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长街镇专门成立了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和流转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监管,及时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并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合同鉴证、档案管理和动态监测等服务。在具体流转过程中,严格按照合法的程序来操作,凡实施土地流转的承包农户要向村经济合作社出具委托书,对流转土地面积涉及多数农户的,规定要及时召开村社员代表大会,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同意,并形成书面决议。同时,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都要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经镇农经站鉴证,确保合同的严肃性。因各项措施到位,该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在规模大、涉及农户多的情况下,仍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未出现过大的纠纷。
通过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引导农业企业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帮助专业大户和经济合作组织开展规模经营等途径,该镇至今已建成了千亩以上的基地10家、500亩以上的基地13家、100亩以上的大户80多户,使农业规模经营和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发展蔬菜产业基地2.6万亩、大棚西瓜产业基地1.5万亩、内塘海水养殖基地2万亩、优质米种植基地2.5万亩,初步形成了“南水、北果、中粮菜”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开展,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据调查,土地流转前,农户种植传统作物的年收入至多不超过500元/亩,流转后,种植经济作物,如大棚西瓜、西兰花、高菜等年效益收入可达3000-5000元/亩。而且农村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占总劳动力的70%减到现在的40%。很多农民在自家土地流转后常年在当地农场打工,年均收入在万元以上。长街农村信用社存款数据显示,2001年当年农民存款2000万元,2005年存款则达到了1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