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女大学生回国飞到宁波独居4月》后续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6-12-19 07:50:00

  小李父母多次来到市医学心理研究所咨询。见习记者庞锦燕摄

  中国宁波网讯 商报12月16日、17日连续独家报道了《女大学生回国飞到宁波独居4月》后,这几天,热心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关注此事的进展,为小李父母出谋划策。宁波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希望用切身体会能和小李近距离交流,及时排解她的心理障碍,帮助她最终走出房门接受治疗。记者一一记下了热心读者的意见,将意见转达给小李父母,与读者共同期待小李父母的最终抉择。

  一位儿子有类似问题的父亲:

  不送医院付出代价更大

  “我儿子曾经有过与小李类似的心理问题,作为孩子的父母,我更能理解小李父母此时的心情。”昨天上午,宁波市民祝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话筒里他的声音非常激动。祝先生的儿子一年多前,也患了和小李一样的精神障碍。刚开始他还愿意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医学心理研究所接受心理诊疗,配合医生治疗的这种日子没过多久,儿子变得封闭、不肯出房门,更不接受心理医生的诊疗。和小李的父母一样,祝先生为儿子日渐苍老消瘦,妻子终日以泪洗面。考虑到儿子不可能被说服接受治疗,夫妻俩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万全之策,最后只得求助120急救中心和110帮助,将儿子强制送到康宁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住院一个月后,儿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强制将孩子送到康宁医院,会对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吧?”祝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心理阴影肯定是有的,孩子痊愈以后就知道父母这样做是为他好。如果现在不尽快就近送医院,小李父母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小李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会更长。他期望可以和小李父母交流,劝他们不要心软,为了孩子的病,长痛不如短痛。

  一位历尽坎坷后选择坚强的四川女孩:

  战胜自我路会越走越宽

  来自四川的小刘姑娘身世坎坷。昨天她看到小李的报道后,一早就给记者打来电话。“小李情况还好吗?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她说,现实是很残酷的,但你必须去面对,无法逃避。”小刘说,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但是初中刚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并经历了各种磨难。去年,她又遭受了感情挫折,恋爱多年的男朋友离她而去,后来她又被卷入到一些是非中去,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个离她而去,最后以至一无所有。为此,她将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半年。直到今年10月,她才重新振作起来,来到宁波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很庆幸自己很坚强,没有被困难压倒。人的一生肯定要经受很多挫折,只有直面现实战胜自我,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的。我现在虽然收入不多,但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小刘说,她还要忠告小李,这个时候能真正帮助她的,只有她自己。

  一位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改嫁的残疾女士:

  与我相比她要幸福很多

  一位周女士也来电说,“与我相比,小李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也许正是她以前的路太顺了吧,以致经不起打击,需要给她一些挫折教育。希望她能够早日振作起来。”周女士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自己还有残疾。面对逆境,她从来没有放弃,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称心的工作,还找到了钟爱自己的老公,现在生活非常幸福。

  此外,还有许多热心读者想给小李赠送一些心理和励志类图书,希望她能通过这些书中的案例和成功经验,有所启悟,早日走出困境。一些读者还希望上门慰问和探望小李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太不容易了,希望他们自己也要多多保重身体!”

  两位毕业生:

  她的烦恼我们都曾有过

  还有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朋友对小李的遭遇非常关注。一位在宁波出差的北大毕业生小高说,他也是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对小李的烦恼他感同身受。“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思想都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刚踏入社会,感觉来自就业、升学的各种竞争压力很大,还有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情世故,让人无法适从。可以说,她的烦恼,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会有。”小高说,他一开始也非常苦恼和迷茫,后来通过与朋友多交流,与外界多接触,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排压,才逐渐适应过来。

  宁波大学一位程姓毕业生分析说,小李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掌心里,甚至连出国后,李妈妈还陪在左右,她就像个木偶似的,缺少自由。他劝小李的父母,是不是可以暂时回避一段时间,让小李一个人好好冷静下来,或许这比求医问药的效果会来得更好一些。

  小李父母还在犹豫:

  回北京还是暂送康宁

  我市宁波大学、万里学院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也来电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他们的压力确实很大,尤其是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他们的性格普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因此,他们呼吁学校和社会应该对此引起重视,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

  记者昨天再次联系到了小李的父亲,声声的叹息背后,隐藏着很多的犹豫和不舍。

  小李父亲告诉记者,摆在他们夫妻俩眼前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把小李带回北京,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小李暂时送到康宁医院治疗,等病情稳定再回北京。夫妻俩倾向于把小李直接带回北京的办法,但是如何让小李自己出来成了一个大问题。按照心理医生的话说,像小李这种精神障碍的病人根本不可能被说服自愿治疗,如果强制执行,李爸爸担心会给女儿造成心理阴影,他们怎么也不会接受惟一的女儿与他们断绝关系。

  如何让小李出房门是个问题,怎么回北京也是个问题,李爸爸为此非常烦恼。

  -记者提醒市民暂时不要打搅她

  由于身上的钱已经为数不多了,小李昨天偷偷搬到招待所另外一间价格更便宜的房子里。这两天,不少热心市民到旅馆慰问小李和父母。由于小李目前的情绪状态不稳定,记者在此希望广大热心市民暂时不要打搅这个23岁的年轻女孩,让她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中等待父母的最后决定。

  记者诸新民见习记者庞锦燕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