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晶周武军
中国宁波网讯 上个月初,全市适宜加工的15多万亩中晚熟温州蜜桔陆续开摘。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也厉兵秣马为开工作准备。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却普遍碰到了一个难题———工人招不足。往年开工之初,柑桔主产区象山、宁海境内的几家食品加工厂都能开足生产线,但今年招来的工人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无法满负荷投入生产。而这也给柑桔收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实,不单单是水果加工厂工人难招,农副产品在上市季节需要大量采摘工,也同样招工难。而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今年6月下旬,宁海县茶院乡一杨梅种植大户因为招不足摘杨梅的帮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杨梅只采下一半左右,损失至少超过3万元。“由于不能及时采摘,很多西瓜只能烂在地里。”一西瓜种植大户苦恼地说。据该县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水果、茶叶集中上市季节,种植大户都为招不到工人而犯愁,用工缺口至少超过5000人次(工)。
今年农副产品为何出现丰收的“烦恼”?有关人士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规模化经营面积扩大导致用工短缺。以宁海为例,去年以来该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5万亩,全县流转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的土地达到17万亩左右。如果按一个农民工耕种7亩土地计算,至少要新增2000多名产业工人。然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当地已很难找到这么多的劳动力。二是工资偏低。目前,农村一般工资为男工35元/天-40元/天、女工25元/天-30元/天,在乡镇企业普遍为农民工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今天,这样的工资对外来打工者也没有多少吸引力和竞争优势。而这几年安徽、江西、四川等主要劳务工输出地的农民外出打工逐年减少,更加剧了沿海地区用工紧张。
农副产品如果不及时采摘,将给农户带来损失。从长远来看,可能还会影响到当地农业、林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就拿茶叶来说,由于山区茶叶采摘人力资源不足,导致采茶成本攀升,势必会影响到今后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季节性用工荒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在一些镇乡,政府通过农民信箱发布用工信息、免费招工等方法,帮助种植大户到邻近镇乡调剂。而一些种植户也开始提高工资,以增强岗位的吸引力。但有关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季节性用工荒难题,政府部门还需出台相关法规,建立农业用工最低工资制度,并以强有力的措施使保障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