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12月26日报道 2006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使工业马车跑得“快又好”。预计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20%。
看点A:产业集聚
今年,我市按照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两区一带两翼”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项目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积聚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集聚。
一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引导园区朝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人才资源相对集聚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到目前,余姚工业园区启动区块6.3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完毕,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已全面实施,模具城二期建设已破土动工,杭洲湾产业带滨海产业园区启动区块内世茂铜业等一批大项目也已陆续开工建设。到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开发区、功能区)已累计开发面积38平方公里,引进企业3200家,企业固定资产投入52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80亿元,投资强度105万元/亩,预计06年实现产值6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8.9%。
看点B:产业提升
在去年基础上,我市今年制订出台了《优化制造业投资导向目录(06年本)》,对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项目进行了增减和调整。制定了《余姚市优化制造业结构投资项目奖励办法》,调整鼓励类项目的奖励门槛和奖励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改造提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和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整机和最终产品生产,促进产品结构优化,预计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整机和最终产品生产企业过800家,占65%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市整合治理了不锈钢、电镀、化工、地条钢等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企业,对部分行业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到黄家埠、小曹娥等滨海产业区内,同时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投入,提高档次。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化工等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预计到06年底达32%,同时提高6个百分点,全市四大支柱型产业和四的啊成长型产业集群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的比重将达80%以上。
看点C:科技创新
我市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制定和完善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与中科院、兵科院、浙大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百家企业进浙大”、“百家企业进宁大”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加快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不断强化名邦科技园、模具城“一平台五中心”、中诚电动工具科技检测中心、华东电器检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到目前,我市已有73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预计今年全市开发新产品140只,新产品产值率达12%以上。
继续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预计今年有5家企业通过宁波试点验收,同时开始多形式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基业长青”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论坛3次,个性ERP信息化培训2期。
看点D:内资引进
我市逐步实现了重外不轻内,内外并举的招商引资观念转变。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内资引进的政策力度,建立了对乡镇(街道)的考核机制和引进实绩激励机制。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区域合作日趋活跃,今年共组织参加了4次招商洽谈会签约项目10项,总投资达22.42亿元,到目前,我市累计引进内资75亿元,对市外投资79亿元。
看点E:品牌带动
我市大力实施《商标品牌工程实施规划》、《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和《专利工作规划》,加大对品牌、认证、专利工作的政策激励力度,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品牌经济。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新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名牌”,奖励50万元;新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宁波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预计到年底,我市宁波级以上品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8%,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新增中国名牌2只、驰名商标4只,中国名牌累计已达6只,驰名商标6只,在省内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看点F:循环发展
我市制订了《余姚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送审稿)》,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新通过认定的工业循环经济企业、绿色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技改和节能推广应用项目,给予相应配套资源。一年来,全市有6家单位列入宁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2412”工程,确定14家企业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其中宁波6家,余姚8家,2家申报浙江省绿色企业。预计到年底有12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通过验收审核。
我市在明确到2010年全市工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年均下降5%目标的基础上,拟定《余姚市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我市还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在不锈钢、电镀、印染等行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四改”、“八推广”、“一倡导”、“一鼓励”。据预测,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将下降5%左右。(金吉菊俞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