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据东南商报消息(记者范洪见习记者戎美容)近日下午,在开往鄞州高教园区的363路公交车上上演了一幕情景剧:女大学生小巍的手机SIM卡被人调了包,发现后立即将手机停机并报警。一张里面只有60多元话费的SIM卡,什么人感兴趣呢?警方对此展开了调查。
搭讪:可否借手机一用?
当天下午5点,天已渐黑,小巍和几名同学在市区买完东西坐车回校,当时车里人很多,她们几个坐最后一排,没过几站,一名戴眼镜的男生从人堆里钻到后排,向她们打招呼:“你们是哪个系的?”听说是同学,她们就跟他聊起来。过了一会儿对方掏出手机:“我手机出故障了,不知道是机子还是SIM卡坏了?”说着从手机里掏出SIM卡递给小巍,示意能否在小巍的手机里插上试试。
小巍拿出手机取下自己的SIM卡放在膝上,再换上对方的SIM卡,开机发现完全正常,就取出卡递还他,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小巍再把膝上的SIM卡装回去。男生表示可能是手机坏了,要返回市区去修,便匆匆下了车。
调包:联系受骗人亲戚同学
当晚6点多,小巍打电话给同学,对方劈头就问:“你怎么换号码了?”“没换啊?”小巍再查短消息,发现确实不是自己的卡。卡去哪儿了?她立即拨自己的手机号码,发现电话可以接通。调包者应该是那个男生,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小巍想不通,但还是让自己的号码停机。
次日上午,小巍去营业厅办了一张新卡,顺便查询那名男生用自己手机打过哪些电话,总共打出过11次电话,涉及亲戚或同学的6个号码。小巍一一联系,对方均表示,有个男的打电话自称是学校老师,希望联系到小巍父母,让他们提供联系方式。因为不知道,他们没告诉他。
建议:不要出现亲属称谓
小巍随即向鄞州当地派出所报警。警方发现,调包者拨打电话有两个特点:一是电话簿名单里称呼的亲戚,二是带小巍老家区号的固定电话,由于小巍没存父母和家里的电话,对方这才没有得逞。民警推测,小巍很可能遇到一种典型诈骗:调换手机SIM卡,联系学生家长以种种理由骗家长汇款,当家长联系子女时,子女的手机号码又掌握在骗子手里,其得手几率大大增加。
警方提醒,出门在外千万要提高警惕,遇到陌生人借手机或手机卡务必留神,为安全起见,手机电话簿中不要直接出现“爸爸妈妈”这样的亲属称谓。发现丢失手机或SIM卡,应及时与家人联系,出现异常情况可直接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