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慈溪
一座桥引领慈溪一个新时代
稿源: 慈溪新闻网  | 2007-01-04 10:33:20

  中国共产党慈溪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本月召开,这是慈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报今起开设“创造新业绩喜迎党代会”专栏,全面报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和优秀党员风采,以实际行动喜迎党代会的召开。

 

 图为杭州湾跨海大桥雄姿。(宓空熊向东摄)

  中国宁波网讯 杭州湾跨海大桥飞架海湾,慈溪进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调整、大提高”的大桥经济新时代。

  这是慈溪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这四年,在历届市委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抢抓大桥机遇,取得丰硕成果,各项指标跃居全省全国发展前列。2006年,我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排位中,分别跃居第5位和第14位,比2002年提升6位和3位;生产总值450亿元左右,比四年前翻了一番多;工业总产值预计1600多亿元,比四年前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50亿元,连续14年居全省各市(县)首位;科技综合实力排名跃居第二位。

  魅力慈溪,活力慈溪,实力慈溪,正展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多彩画卷,昂首走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魅力慈溪,

  杭州湾南岸的滨海桥城

  走进大桥经济时代,慈溪城市化掀开了新的一页。四年来,我市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为三大亮点,打造杭州湾南岸的滨海桥城。

  以桥兴市造新城,沧海桑田谱新曲,生态型现代工业新城崛起在茫茫盐碱地上。经过建设,杭州湾新区这个慈溪大桥经济的最大载体已交出一份满意的工业化、城市化答卷,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投产企业2006年创产值175亿元,新区内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成为外向型经济助推器;在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宁波沿湾产业带中,杭州湾新区是宁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慈东工业集聚区则是慈溪经济对接宁波的集聚区,这块慈溪沿海东部滩涂总规划面积40多平方公里,已集聚上百家企业,曾经孕育农业文明的这片滩涂,正培植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

  这两大工业园区的形成,推动我市城市空间格局由原“一体两翼”向“一个中心、四个片区”深化完善,有利于杭州湾城市群的区域协作和竞争,加快了全域城市化。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委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集思广益,果断决策,以“把空前的机遇和无限商机变成发展优势,利在当前,功在千秋;否则,丧失良机,愧对后人”的理念,为慈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重大战略就是实施城市“东延北扩”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构筑现代化城市形象,提高慈溪产业竞争力,改善慈溪人居环境。

  依桥强势打基础,创造大桥经济新奇迹。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努力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实施“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开展现代交通网络工程,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引进工程、围涂造地和已围垦区块开发工程、能源设施(电力、电讯、热电、天然气)建设工程、村庄改造工程、社会设施工程、信息工程等。其中,通过交通网络建设构筑以大桥连接线为主干,以“四横十纵”路网为主体,各镇(街道)15分钟上高速的市域半小时交通圈,融入全省“高速通道”。

  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大桥经济”时代的这些显著特征为第三产业兴旺带来新的商机。慈溪中心城市商贸中心正在构筑四大商圈:老城区中心商业圈、白沙商圈、城东新区商业圈、宗汉商业圈,实现由消费大市向商贸强市跨越。慈溪中央商务区、民集仿古商业街、现代商住区、写字楼、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等众多高档次物业,引领中心城区商贸业空间形态和业态的繁荣。

  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建设为推动,慈溪城市变大了、长高了、扮靓了,滨海桥城处处显示无穷魅力。

  活力慈溪,

  宁波接轨大上海的前沿阵地

  依桥而生,我市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贯穿东三环线、市中横线、329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总长58公里,总投资52亿元,经江北接宁波绕城高速。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该高速交通区位线也是宁波接轨大上海的主要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我市接轨大上海、承接辐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慈溪成为宁波接轨大上海的前沿阵地。

  专家指出,大桥经济其实是“交通现象”引发的“经济现象”、“城市现象”。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慈溪与上海的陆上交通由原来的3.5小时缩短为1.5小时,慈溪融入了上海、杭州、宁波2小时的交通圈,将由过去长江三角洲的“未梢”一跃成为长江三角洲南岸的中心,可直接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进一步加强与苏南地区的经济联系。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导引慈溪经济主流向北转移,慈溪由此打开了“北大门”,城市形成“面海靠山”的走向,上海、宁波之间的经济流量与社会流量向大桥集中。

  可以说,一座桥激活了一个城市。慈溪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宁波接轨上海的最前沿,大桥效应最直接、全面和深远。大桥建成后,把上海、宁波港连成整体,并将沪、杭、甬地区整合成一体,慈溪成为“金三角”地带。这种交通优势可带来共享上海与宁波的中心城市功能机遇,并从宁波大都市的交通门户发展成为宁波北部中心城市。宁波市总体规划早已明确提出余慈地区成为宁波市中远期建设重点,把慈溪初步建成宁波大都市北部城市中心。

  慈溪“大桥经济”理念在宁波市提升,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大桥经济并列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作出了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以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拉动宁波经济加速器作用,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构建“大桥经济圈”;这一理念也顺应了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交流,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宁波市20年开发重点集中在北仑一带,且北仑开发、港口建设都取得成效;余慈地区强劲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慈溪滩涂资源优势以及大桥经济带来的要素集聚世人注目,由此也成了宁波大市开发开放的新增长极。

  实力慈溪,

  长三角区域重要制造基地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改变着慈溪区域交通,也改变着慈溪区域经济格局,大桥无形资产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产业群品牌等联动,慈溪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制造基地,享誉国内外。

  慈溪经济工业立市,慈溪工业家电为荣。家电作为“慈溪造”中的最大产业群,成了慈溪区域经济中一张最亮丽的名片,经济总量和出口均占慈溪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长三角区域中的慈溪家电,已与珠三角的广东顺德、渤三角的山东青岛齐名。

  以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亿为新起点,我市建设走进特色制造业基地,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点打造“六大行业”,即“两链两特两新”,重点鼓励发展家用电器、化纤轻纺针织两大产业链;机械轴承与模具,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性、先进性、特色性和带动性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品牌经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名牌,“慈溪造”的灵魂。我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商标创牌和产品创牌,努力做好品牌创建、品牌发展、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几篇文章,形成以企业为创建主体、政府及部门全力推动的新局面。我市已拥有“三A”、“方太”、“先锋”、“沁园”、“浪木”、“奇迪”、“恒康”、“神马”、“海通”等9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国字号名牌,其中“方太”、“先锋”、“沁园”、“浪木”、“奇迪”为国字号名牌“双冠王”。

  科技,“慈溪造”的核心,我市经济工业立市,以科技强市实现工业经济新飞跃,2006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科技强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慈溪先进制造业核心团队由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宁波(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组成,这个团队也代表着慈溪高新技术的方向。

  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机遇,我市外贸、外资两驾马车齐头并进,开放型经济火车头引领着大桥经济列车,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分别达3.10亿美元、36.8亿美元,是四年前的3.1倍和3.68倍。

  大桥建设带来的区位优势,正转化为慈溪区域经济强势,我市“宁波新海电器”、“海通食品”、“中兴紧密技术”等民营企业,在借助上海大舞台、对接全球500强中,融入全球产业配套链。

  慈溪制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上的明珠,浙江制造的分车间,在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走向全球化。 (鲁企望)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