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利用虚假交易进行信用卡套现的透支,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透支提现,是信用卡的常规功能之一,持卡人在ATM机上就可自行完成。为什么还需要通过第三方呢?
“点位低,下款快,垫资还款”、“信用卡双倍、多倍额度提现”……一则则大同小异的分类广告初露端倪。
目前,根据银行规定,绝大多数信用卡透支提现的最高数额是授信额度的50%,通常只能提取额度的30%。那么,这些声称能够全额甚至多倍额度提现的中介有什么样的“高招”呢?
黑洞1自备POS机“全额套现”刷卡“消费”,手续费最多3%,实惠大于银行交易
听说记者想要透支提现,电话那边的刘老板表示“招行的、建行的、民生卡……都可以用。你的信用额度是多少钱就能提多少钱。” “那怎么提呢?”
“就是刷卡啊,你在我这儿刷卡,我把钱给你。”刘老板解释说:“你从提出来的钱里给我手续费。” “银行会查出来吗?”
“不会。”刘老板斩钉截铁地“打包票”,“我们自己的POS机,就是正常消费。”
这项业务,刘老板开出的手续费是“3个点”,即提款数额的3%。由于是“正常消费”,通常可享受30到50天的免息期。而通过银行柜台或者ATM机提现的手续费是1%,同时每日收取万分之五的透支利息。
记者又联系了另外三家类似的“中介”,得到的答复基本一致:在“中介”提供的POS机上刷卡,当场提现,手续费从1.5%到3%不等。有人直言:“现在扎进来做这个的多了,竞争激烈了,以前能提6个点呢,现在3个点就够高了。”
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银行开始酝酿调高信用卡提现额度至100%,即全额提现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措施能够打击当前的违规套现活动。
但是,最先调高部分持卡人提现额度的广东发展银行,全额提现的手续费是提现金额的2.5%;另一方面,提现金额万分之五的日透支利息,折合为年息则高达18%;而且,并非所有的持卡人都可享受全额提现,只有信用记录好并有此需求的持卡人才有此机会。
以全额取现10000元使用1个月为例,银行需收取250元手续费,再加日万分之五的利息150元(按30天计算),持卡人提现的总费用是400元;这个费用明显高于中介提供的套现手续费。
现场假消费真刷卡当场拿现金上月底,在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的一个写字楼里,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家“中介”。
虽然电话里一位石姓经理自称这是个电脑公司,但是这间办公室外没有任何标识。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区里摆着三张不同朝向的办公桌,两台电脑,没有摆放任何商品或者企业标识,也没有其他办公设备。连石经理在内,一共三个员工。
“我在这儿刷卡,你们先把钱垫出来是吗?” “对啊,我先把钱给你,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为了表示诚意,石经理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五沓百元现金,搁在了桌上。
“你们专门做这个的啊?” “对,我们就做这个的。公司主要在中关村,这儿是个办公室。” “我是怕会影响在银行的记录。”
“这个没问题的。”石经理指指公司最主要的办公设备——桌上的POS机:“银行看到的就是你在我这里刷卡消费了。单子上显示的都是消费。”石经理又从抽屉里掏出一沓刷卡单据,抽了两张递给记者,果然都是购买电脑产品的刷卡凭证。日期都是本月,看来这家中介生意还不错。
“按消费提现,一个多月不用还利息,要是到期还不了款,你也可以来找我们。”石经理热心地嘱咐记者:“别欠银行的钱。我们还能帮你办贷款,比银行快。”
那么,这种“没问题”的假消费,真取现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去年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出《关于防信用卡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持卡人套现和商户提供套现服务属违法行为,要求金融机构联合工商和公安等部门进行打击和处理。
一旦发现商户提供套现服务,银行就会收回POS机。 “你们这儿不能两倍额度提吗?”
“我们这儿不行,你说那个他们都是在大商场里做。特别麻烦,你试试就知道了,(手续费)特别高,得收你30个点。我都弄不清楚他们怎么回事。”
黑洞2
借助大商户“多倍额度套现”先“消费”再“退货”,手续费20%至30%,“分期消费”刷高信用额度
其实,石经理弄不清楚的另一种套现方式本质上跟他的生意也差不多,同样是通过刷卡消费来提现。
声称能够用3万元额度的招商银行信用卡提出9万元现金的王小姐把记者约到了北三环的一家电器城。多倍额度提现,同样需要通过在家电卖场里刷卡“消费”。
面对记者的询问,起初,王小姐表示:“我肯定不会跟你说我们怎么做的,我把钱提给你就行了,好多人过来就是想知道具体怎么做。”
但是,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王小姐还是透露了一些操作手段。 “这样几倍的提钱必须得在大商场里做。”王小姐说:“能给你办分期。” “不会影响我在银行的信用记录吧?”
“不可能,这么消费,银行只能提高你的额度。没事儿,我们都做了一年多了。” “你们手续费怎么这么高呢?别的全额提才3个点。”
“他们那是月还款,我们这是年息。你算算每个月才还多少钱?”
王小姐所说的“分期”,实际上就是家电卖场和银行合作的信用卡分期付款购物。即银行先行为持卡人支付货款,然后持卡人分期将钱还给银行。
当得知记者当天不能提款后,王小姐忍不住埋怨起来:“我钱都带来了。还跟人家说好了,货都开了。” “货?”记者追问。
“不是走消费吗?得入账啊。你要提多少钱,得填多少钱的货。所以不是说想什么时候提就什么时候提,我还得先跟那边的人说好。”王小姐有些急躁地说。
那么,先把钱垫出来的中介如何获得现金呢?
另一位从事提现业务的中介透露,在商场里刷卡之后,可以退还商品来获取现金。而选择大商场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和使用自己的POS机相比,这里更不容易被银行发现。
两倍以上额度的提现,手续费从16%到33%不等。一位能提供建行、民生、广发等多种信用卡2至3倍额度提现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业务主要在一些家电卖场进行。招商银行卡3倍提现,年息16个点。建行卡则需要提前一周左右预约,29%的手续费,18个月分期还款。如果提卡人需要,他能提供上门服务,就近为客户取现。
对于中介利用卖场从事套现业务一事,记者向几家商场求证。其中一家电器城负责媒体接待的苑女士表示,目前,公司还未收到中介利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在门店套现的消息。如果有公司员工参与,绝对是违反公司规定的个人行为。
招商银行信用卡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利用信用卡套现违反相关规定,各种从事套现和收费办卡的人员跟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很可能是骗取客户手续费的手段。黑洞3
网络支付平台“自助”套现买家卖家共做局,无需手续费,网上开铺小额套现
半个月前,一篇《用支付宝,成功套现25000元》的帖子被某媒体转引后,阿里巴巴公司表示,大部分使用该支付平台的都是守法用户,只有极少数的用户借此违规操作。
几位在淘宝网开店或经常购物的网友告诉记者,尽管他们自己没有用这种方式套过现,但是根据他们使用支付宝的经验,文中所写的套现方式是可行的。
即事先计划好的买卖双方进行一场虚假交易,买家用有网络支付功能的信用卡向支付宝充值,然后购物付款,卖家则在款到之后申请提现,再将钱返还给买家。只要双方确定了交易,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手续费,而网站本身很难确定交易的真实性。
网络支付平台较低的进入门槛也进一步降低了套现的成本。想在淘宝网上开一家个人店铺,只需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和一条银行卡资料信息,经过确认为实名制会员之后,登记10件商品即可;而获得购物资格的程序则更为简单。
但是,用支付宝套现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部分信用卡向支付宝充值的单笔最高限额是350元人民币。不过,对于每日的交易数量则没有限制,单日刷卡额取决于信用卡本身的额度。
利用支付宝套现必须首先进行一场“交易”,而在采访过程中,一位网友向记者介绍了另外一个取现更加方便的网络支付平台——钱保。
与支付宝类似,钱保的用户也可以将信用卡上的钱充值在网络账户里。而比支付宝更加方便的是,钱保允许直接从账户中提现,同时收取1%的手续费。
2005年11月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发布的《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警示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支付宝”存在风险。
该报告认为,第三方机构开立支付结算账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实际已突破了现有诸多特许经营的限制,它们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摆在调查边上套现之患A先生得了艾滋病,医生下的结论是,他还有一个月可活。于是,A先生在几家银行办了8张信用卡,通过POS机等不同方式套现100万元。
30天后,钱花完了,他离世了。100万的窟窿留给了银行,这个黑洞将无法填堵。当然,这只是个假设,实行情况也许还没有这么糟。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曾刚博士认为,利用虚假交易进行银行卡套现是一种变相的透支行为,会给银行和持卡人本身都带来一定的风险。
“利用多张信用卡套现,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个人风险的累积会进一步放大,有可能造成信用卡坏账。”
曾刚博士表示,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国内各大银行争相拓展信用卡业务,在程序上对风险控制方面不够重视。申请部分银行的普卡,仅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名片即可。
对个人而言,借助透支消费进行套现,一旦无法如期还款,则会给自己的信用记录带来严重的污点。
大量的信用卡坏账曾在韩国引发了一场信用卡危机。韩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04年,韩国家庭用信用卡、赊账等渠道购买商品后未结账的金额为25.3万亿韩元。韩国家庭巨额债务的形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信用卡坏账引起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以各种政策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到2003年底,持4张以上信用卡的韩国人达975万。2001年起,韩国国民使用信用卡购物金额激增,滥用信用卡引起透支额过度。
2003年10月底,各信用卡公司被拖欠的资金达6.9万亿韩元(1000韩元约合1美元),韩国八大信用卡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到2004年11月底,每13个韩国人就有1个人逾期不还信用卡欠款。
而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曾刚博士认为,单靠银行自身力量不足以彻底解决。除了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个人信用卡发卡程序、进行交易核查之外,监管部门也应适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