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余姚记者站叶初江龚宁)“又是一年春意闹,小康路上放歌喉。村容整洁乡风好,锦绣宏图壮志酬。”元旦这一天,余姚梁弄诗社的胡中尧写下了新年第一首诗。
梁弄诗社共有70多名会员,每年创作诗词1000余首,编辑出版了十本诗集,有100多首诗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如今,在婚庆、祝寿等民间喜庆活动中,当地不少群众常以自己所写的诗词代替传统的红包相赠,既高雅又文明。
去年该镇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称号,现有千余名诗词爱好者,平均每四户家庭就有一名。
在梁弄,翰墨之香随处可闻,篮球场、乒乓室热火朝天,棋类活动室、阅览室座无虚席,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已成为老区群众的新“习惯”。梁弄镇党委委员黄桂树说,梁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革命老区,虽然经济还不宽裕,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不但不能落后,而且还要作示范。
梁弄还注重将传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的“五桂楼”,有着“浙东第二藏书楼”的美誉。“五桂楼”所在地五桂村的群众承袭了祖上读书、藏书的遗风,全村850户近半家庭建有“家庭图书室”,藏书超过300册的占25%以上。汪巷村青年农民汪国武是村里的“文化中心户”,自费订阅报纸杂志十多份,购买的农业专业科技书籍多达1000多册,先后被评为余姚市“十佳藏书家庭”和宁波“十佳农民读书之星”。每天晚饭后,汪国武家里总是灯火通明。村民郑广文是来汪国武家看科技书的常客,他种植了20亩果桑,去年收入近5万元。郑广文深有感触地说:“当农民也得读书,不读书,不是种不好就是卖不了!”
舍得投入,健全文化阵地。梁弄镇机关至今仍挤在陈旧的办公楼内办公,工作电脑也只有寥寥数台,但近两年来,该镇在农村文体设施上的投入却超过了700万元,目前全镇17个村已建成10个村落文化宫,村村都有篮球场和健身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