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元月1日,记者来到大润发超市购物,看到整个卖场内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楼上楼下人群熙熙攘攘,人们推着装着满满当当的购物车,喜笑颜开地走向付款处……如今的大润发,不仅吸引了北仑的老百姓前来购物,就连镇海、鄞州甚至舟山的老百姓也来此“淘宝”。同时,比宁波天一广场规模还要大的君临国际商业中心拉开了建设的序幕;为保税南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机电工业园、光电产业园配套的弘基生活休闲广场也已开工建设;以加贝公司为主的连锁超市已遍布城乡,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群众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买到有质量、安全保证的放心物品。如今,让北仑老百姓在开放开发中切身感受到好处的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北仑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枯燥的数字最有说服力,我们不妨把2006年和4年前的2002年作一个比较:2006年,该区实现地区总产值32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的前列,全年自营出口达36.9亿美元,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继续在全省领先,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600元和8900元。
2002年,北仑区实现地区总产值16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24.4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1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全年自营出口达12.53亿美元;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970元和5918元。
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大工业是北仑新区的优势所在。如果说在前十多年中临港大工业是从幼苗逐步长成了大树,那么在近4年里,这颗参天大树已经形成华盖、结出硕果
说到北仑的临港大工业,有两位老人不能不说,一位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他在第一次踏上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就梦想在家乡建一个比上海宝钢还要大的钢厂。另一位是原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他在上世纪八十年末离任时,望着北仑的深水岸线曾感慨地说过一句话:“我还有两个愿望没有实现,留有遗憾,一个是钢铁梦,一个是化工梦。”
如今,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北仑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这些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目前全区20多个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9个“百亿工程”一期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逐步进入产出期,以这些重大项目为龙头,该区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使石化、冶金、造纸、修船、食品加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导的临港大工业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五大临港产业集聚区:一是石化产业集聚区。该区涵盖上中下游产业的石化产业群一旦形成后,年总产值有望达1000亿元。二是修造船产业集聚区。努力形成30万吨船舶修造能力,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先进修造船基地。三是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聚区。推进吉利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建设,努力形成年产30万辆汽车、3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的汽车生产基地,使年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四是钢铁产业集聚区。形成600万吨特种钢、15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年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五是能源产业集聚区。
临港工业的大发展,使该区过去以轻工业、加工业、小工业为主的传统结构转变为以大工业为主的结构,并延伸了上下游的产业链。“十五”期间,全区重工业的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7%,比2000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如果把临港大工业比作“老字号”,那么,近几年来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字号”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异军突起,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北仑新区已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陈卫国,从加拿大回国创业,目前任宁波加达特种金属公司总经理,该家公司专门生产保护游艇发动机的“牺牲金属”,这是一项高科技专利产品。如今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豪华游艇的地方,就有宁波加达的产品。两年前,陈卫国抱着“试试水”的想法来到北仑,如今,企业越做越大。最近他回加拿大,临行前告诉记者:“这次回去游说集团总裁把总部的设备和技术中心都搬到北仑来,这里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加达金属仅仅是北仑新区高新企业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围绕“建设科技强区,创建创新型城区”的目标,通过构建“两大平台、实施三项工程”,加快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代表国际先进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市级50家,海天集团纳入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0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375亿元,销售收入368亿元,利税总额55.6亿元,出口创汇11.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5.8%、27.3%、21.7%和44.9%。
努力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全区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检测中心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家、市级19家、区级40多家。其中海天集团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其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在德国投资1亿元人民币,注册设立纽伦堡海天塑机研究中心。此外,海天塑机研究院、宁波汽车电子研究所、宁波市模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设立。在搭建政府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区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措施、为科技创新构建政策平台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达到3.16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组建成立北仑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已有10多家科研和中介服务机构确定入驻,为集群创新源形成、创新扩散和提高中小企业再创新能力搭建服务平台。
在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该区全力实现信息化工程、专利示范与产业化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十五”期间,全区累计授权国家专利13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件,每万人专利拥有量12件;国家授权专利有了新的突破,申报美国、欧盟专利130件,授权82件。
该区还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力度,“十五”期间,全区共组织实施863计划、科技攻关、创新基金、火炬等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0多项,累计完成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15项,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2项。塑机、制笔、汽配、新材料、压铸模具等行业已确立国内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注塑机基地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注塑机产业基地。
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的大项目,使工业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和跳跃式发展,但服务业一度成为北仑的“短腿”。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区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换档提速”,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王伟国,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十年前,他落户开发区大港工业城,把一家汽车运输公司变成了迅达物流仓储公司,这是开发区较早的一家物流公司。“当时公司周围都是空地和水塘,没事的时候还可以钓钓鱼。一眼望去,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小山。现在在北仑走走,到处都是集装箱”。然而,迅达公司的迅猛发展也是王伟国始料未及的,公司和世界航运界巨头马士基公司合资成立了龙星物流公司,生意越做越大。可以说,王伟国是北仑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按照以大开发推动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大开发提供更好配套服务的思路,把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进行培育和扶持,并全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大港口大物流,为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产业规划体系。目前已规划通过的“一主五副”物流园区,将北仑建设成为以港口国际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城区。二是强化基础,建立方便快捷的物流交通体系。重点实施区际交通公路、城区主干道网络、农村交通网络等三大公路网络工程建设和完善,构建起港区与城区的15分钟物流交通圈,全面提高了港区物流效率。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港口物流大项目建设。近两年来我区共引进物流项目23个,总投资7.5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62亿美元,其中包括世界顶级物流企业马士基公司,以及全球国际航运行业排名前15位的意邮(中国)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的宁波甬利码头经营有限公司。通过这些港口物流大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我区形成高水平、高档次的区域物流中心的步伐,迅速提升了我区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该区依托港口特色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重点是全面推进商贸设施建设。2005年该区投资1.25亿元建成了占地100亩的曼哈顿广场,并成功引进了全市最大的大卖场“台湾大润发”。去年6月10日,君临·北仑国际商业中心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将建成宁波市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同时总投资4.5亿元的丽晶五星级大酒店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之中。
加快推进港口旅游。围绕“东方商埠、时尚水都”主题,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体现旅游特色,在国内首开了大型港口旅游先例,春晓、郭巨、梅山岛一带的休闲度假景点正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游成为北仑旅游一个新的亮点,并填补了宁波市的空白。占地17公顷、总投资8亿元的凤凰山主题乐园,是目前华东地区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娱乐项目,自去年1月份开园以来,成为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的首选景点,有效提升了北仑旅游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