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2006年度宁波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1-12 07:34:55

  1、我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深入实施

  [事件]按照“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2006年,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实施“南统筹”(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北联”(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和“中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提升)三项重大决策。此前,以建设东部新城为标志的“东扩”战略已经启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点评]当今世界的城市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圈之间的竞争。市委、市政府从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了重点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在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事实上,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不仅是宁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后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选择。

  2、“中银电池”一独立完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件]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由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独立完成的“LR6数码王电池和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LR6数码王电池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针对数码电器产品对电池的高功率要求和对环境的无害化要求而研发成功的。近3年来,公司自主创新开发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30多项,其中有10项填补国内空白。一系列重大技术解决了电池在高压段大电流放电性能、提高电池容量等问题,并设计开发出相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产线。在国家科技奖励公报中,对该项目的评价是:“促进了我国电池工业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提高全国碱电池制造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点评]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宁波科技项目至今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国家科技奖项,也标出了中国电池行业技术创新的新高度。这表明我市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3、《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

  [事件]2006年2月20日,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的发展蓝图,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点评]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然而,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五年的变化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十一五”规划,首次从“计划”改为“规划”,一字之差彰显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描述的奋斗目标,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4、杭州湾大桥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事件]建造长达36公里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也是宁波人乃至中国人的骄傲。2006年3月中旬,杭州湾跨海大桥以47%的工期完成了60%的工程总量,大桥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已基本攻克。更令人振奋的是,大桥建设者完全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大尺度箱梁裂缝控制,超长钢管桩制作、防腐和施工,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跨海长桥工程测量,实体模型中杭州湾涌潮的模拟,以及在分布浅层天然气的滩涂开展钻孔桩作业等一道道从未遇到过的技术难题。这一过程中取得的250多项创新成果,创造了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第一。

  [点评]杭州湾跨海大桥从设想、论证,到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可以这样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今天的成功。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对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在它的建造过程中所体现的自主创新精神,也将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转型的重要阶段,要激活发展动力和活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杭州湾大桥的经验,无疑为今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5、村企结对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

  [事件]作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亮点,从2006年3月份至今,全市已有2569家企业与1641个村结对。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52家,协议出资总额达到1.77亿元,已到位资金5679万元,结对村达全市村总数的61.8%,其中余姚、宁海、鄞州所有村均已找到“亲家”,慈溪、奉化的部分乡镇也实现了全覆盖。原定全市三年完成千企结千村的目标已提前两年半完成,工作进度超过了国内同类城市。

  [点评]通过村企结对,实现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市委、市政府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从单向帮扶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从单一捐资捐物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转变,不再单纯是“你给我接”,而是“你来我往”,利益共享,聚变出巨大的能量,达到了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6、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朱金漆木雕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事件]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共有518个项目入选。宁波的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宁波朱金漆木雕分别名列民间文学项目、民间舞蹈项目、传统戏剧项目和民间美术项目之中,成为“国宝”。

  [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口头传统(如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宁波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史传久远,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四宝”正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表明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厚重,确实应该让宁波人民引以自豪与自信。

  7、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建成通水

  [事件]2006年7月10日上午8时,宁波城市供水史上最大的引水工程———白溪水库引水工程提前宣告建成并通水。白溪水库引水工程总投资9.5亿元,设计规模为日引水60万立方米,输水主干线最大日输水能力为70万立方米。2002年12月31日,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在奉化山隍岭开工,该工程也是国内最长的隧洞引水工程。目前,白溪水库优质原水已接进北仑水厂、江东水厂,沿途的宁海、象山、奉化市民也将分享白溪水库的优质水源,全市直接受益的居民超过一百万人。

  [点评]白溪水库引水工程的建成通水,标志着宁波的“南水北调”工程终于大功告成,宁波市民从此喝上白溪水库清冽甘甜的优质水,也标志着城市供水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白溪水库原水将成为宁波城市供水最主要的水源,使宁波城市供水的原水保障系统更趋合理,缓解了夏季供水原水不足的矛盾,并使优质的水库原水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以上,宁波城市供水的原水从质到量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8、万名宁波市民争相资助贵州贫困学子

  [事件]2006年3月,曾在贵州省岑巩县插队的北仑工商局干部张义恩和他的同事自发与100多名贵州贫困学生结成了助学对子。此事经宁波晚报报道后,助学活动在北仑引起高潮。8月19日,由宁波市扶贫办、宁波晚报和宁波电视台在全市11个广场同步展开了“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短短一天内,11299万名贵州贫困生被9000多名宁波市民认结。至2006年底,12000多名宁波市民结对了15000名贵州贫困生,首批400多万元助学款全部到位。同时,宁波市民还自发两次组团前往贵州看望结对孩子,并邀请几十名结对孩子来宁波参观。

  [点评]“万人助学”,万人受惠。活动期间,热心参与的宁波市民感动了媒体,充分显示了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无限爱心。这是宁波作为爱心城市的又一个生动见证,也是宁波人民树立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又一具体行动。这一感人事件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的多次报道,万名助学贵州的市民还入选“浙江骄傲———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提名。

  9、象山港大桥工程奠基

  [事件]2006年9月14日,象山港大桥工程奠基典礼隆重举行。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是浙江沿海高速(甬台温复线)起始段,北岸起始于鄞州云龙镇,终止于象山戴港。项目全长47公里,估计工程总投资65亿元。象山港大桥主体工程将于2007年6月开工建设,争取2010年建成通车。

  [点评]这是宁波交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象山港沿岸人民多年的梦想。象山港大桥建成完工后,丹城到宁波的距离由目前的120公里缩短到47公里,仅35分钟路程,象山县将一举跨入宁波半小时经济圈、杭州2小时经济圈、上海3小时经济圈之中。届时,象山将由原来的区域交通末梢变成重要交通通道,成为浙江沿海高速公路重要的交通节点,与宁波、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之间开展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速度得以快速提高。另外,象山港作为宁波港口的后备港,也因此而得到更为充分的建设和开发。可以大幅度拓展宁波港口物流集疏运腹地,大力推进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枢纽港的开发建设进程。

  10、宁波姑娘何宁获世界冠军

  [事件]2006年10月19日,中国女子体操队在丹麦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中击败美国队,夺得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团世界冠军。宁波小将何宁在平衡木和高低杠两个项目中表现出色,为中国队的夺冠立了大功,并成为我市的第八位世界冠军。

  [点评]竞技体育一直是我市体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这一薄弱环节终于在今年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何宁等在体操世锦赛上代表中国队夺得53年来第一次女子团体冠军,这个冠军不仅对于何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波体育取得的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

  11、大卫雕像落户宁波

  [事件]2006年9月8日,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502岁生日当天,宁波市政府收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发来的专函:佛罗伦萨市政厅决定向宁波赠送一座按原作11复制的大卫青铜雕像。10月21日,大卫雕像正式落户宁波。这是佛罗伦萨市首次对外赠送大卫雕像复制品,也是外国政府向中国赠送的最大的青铜艺术品。

  [点评]名满天下的艺术瑰宝大卫雕像来宁波永久“定居”,见证了它的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与东方港口城市宁波长达数百年的友好交往。“大卫”不仅仅属于意大利,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宁波以开放的面貌与胸怀,接纳世界优秀文明。

  12、八一富邦(宁波)篮球俱乐部成立

  [事件]2006年10月22日,八一富邦(宁波)男子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该俱乐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和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它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体制全新的职业篮球俱乐部。八一富邦(宁波)男子职业篮球俱乐部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为10年,由富邦控股集团控股。八一富邦(宁波)篮球俱乐部的成立,为中国军队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标志着军队体育体制创新迈出第一步。

  [点评]多年来,八一男篮以高超的技艺、顽强的战斗精神、永不言败的信念,在落户宁波的八年中七次进入总决赛,四夺总冠军,赢得了宁波人民的爱戴。八一男篮也把宁波当成了第二故乡。俱乐部的成立,使八一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也开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同时,宁波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也拥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职业俱乐部。

  13、养老保障网覆盖我市城镇所有居民

  [事件]2006年11月1日,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社保大门也首次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8万名“无保”老人开启,让城镇中无保障的老年居民能实现老有所养。根据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市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城镇无养老保障的老年居民,只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障费,就可以分别享受每月380元、330元和280元的养老保障待遇。同时,养老待遇水平将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点评]《宁波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养老保障大网已覆盖至城镇的所有人群,“养儿防老”传统的家庭供养方式成为过去时。在这张为宁波人精心编织的养老保障大网中,有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还有《宁波市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不仅将被征地农民、城镇灵活就业的大龄人员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而且还使得农民工、自由职业者、低收入群体等所有城镇居民都能实现老有所养。

  14、镇海炼化100万吨大乙烯项目开工

  [事件]2006年11月6日,我省第一套大乙烯装置———中国石化镇海炼化100万吨大乙烯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工程核准概算投资220亿元,2009年建成投产后,镇海炼化将具备2000万吨炼油能力和1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

  [点评]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镇海炼化大乙烯项目是我市迄今为止投资规划最大、覆盖面最广、产业关联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将带动1000多亿元下游产业,引发浙江石化及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该项目还将进一步满足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省和宁波市对石化产品的需要,对推动浙江省和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5、宁波市区开始天然气大规模转换

  [事件]2006年11月中旬,宁波市区开始天然气大规模转换。按照转换计划,市区已接好管道的近9万户家庭的转换工作将在2007年6月底结束,尚未铺设管道的175个小区、13万多户家庭的转换估计在2到5年内完成。这次大规模转换将先从江北和海曙开始,2007年初再进入江东区。

  [点评]与石油、电力以及液化气等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具有更环保、更实惠、更安全和价格相对稳定等4大方面的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天然气将是宁波今后的主要能源。到2010年,市区建成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科技园区、东部新城、高教园区、保税区等范围内将有30多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宁波将迈进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

  16、我市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

  [事件]至2006年11月中旬,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至年底,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

  [点评]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6年我市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006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之后,随着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实施,以及二、三季度财政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保持在20%以上。更可喜的是,第三产业增幅首次超过二产增幅3个百分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取得让人欣喜的成绩,为实现“十一五”的规划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17、宁波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

  [事件]2001年,宁波获得了城市环境保护的国家最高荣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2006年,宁波迎来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提高之后的首次复查。2006年12月1日,宁波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复查验收。

  [点评]2006年5月,自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模”迎检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掀起了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宁波顺利通过复查验收,这一结果表明宁波的环境保护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宁波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生态宁波”已具雏形。

  18、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顺其自然”入围《感动中国》2006年度候选人物

  [事件]2006年12月1日,中央电视品牌栏目《感动中国》正式启动2006年度人物评选。经过组委会确认,100多位候选人物入围,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和“顺其自然”宁波慈善群体榜上有名。

  [点评]一个是四年多来有超过1.5万名旅客为其写下表扬留言的车站“3561”服务班,一个是8年来化名“顺其自然”向市慈善总会捐款达152万元的神秘爱心使者,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不仅让万千旅客和受助者感动,更感动了整个中国。他们是宁波爱心的代名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19、中共宁波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

  [事件]2006年12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中共宁波市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奋进,扎实推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点评]《意见》对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宁波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城市。《意见》反映了时代要求和宁波实际,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对我市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0、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

  [事件]2006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至此,宁波—舟山港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跨越600万、700万标箱,同比增长35.8%,比2005年净增186万标箱,增幅名列我国主要集装箱港口前茅。年集装箱吞吐量在大陆主要港口中继续保持第四位,在世界排名中有望从第15位上升到第13位。

  [点评]2006年是省委、省政府实行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战略决策的第一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正向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目标迈进。这不仅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提升宁波市在国际国内的整体形象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评选方法:

  1、请在您认为值得入选宁波十大新闻的候选新闻对应的序号下面画○,其他序号下面不作任何记号。

  2、请将填好的评选卡沿虚线剪下,贴于信封背面,并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十大新闻评选”。来信请寄宁波市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办公室收,邮编315000;来信截止日期为2007年1月14日,以邮戳为准。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