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1月23日报道 尽管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大小麦、水稻等粮食品种尚未开始播种,但我市部分农机手却早已接到了跨区作业、帮助收割的订单。市农机局局长李兰珍告诉记者,我市已连续五年被农业部评为农机跨区作业先进单位,与国内各大粮食主产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天,农机部门在做好本地农机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与各大粮食主产区进一步落实了2007年度跨区作业订单,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是全国农机化先进县(市),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超过44万千瓦。怎样充分发挥先进农业机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成为促进“双增”的“利器”农机部门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做了不少文章。其中主动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有序引导和市场有效配置农机作业资源,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是该部门近年来所做的重头文章。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主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注重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要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多层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机大户,引导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发挥农机在“双增”中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已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农机专业服务队31个,培植农机大户75户。如去年成立的市国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公司+基地”模式的农机服务合作社。一年多来,在农机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指导扶持下,该合作社积极实施市场牵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三大战略,以国泰1200亩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方面通过率先引进先进农机,着力提高自身种植基地的农机化配套水平,为我市姚西北地区的蔬菜种植业机械化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效应,积极服务三农经济,为本市及周边县(市)提供机耕、机播、机收、机割、移动喷灌、土地平整等农机化服务。2006年,全社机械总投入达300多万元,现已拥有运输拖拉机、耕作拖拉机、中耕机、挖掘机、播种机、秸秆粉碎机、玉米脱粒机、高压植保机、喷灌、微喷灌等农业机械设备31台套,作业面积近6万亩,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117.66万元,为合作社社员创收60多万元,每位社员比入社前同期增收2万余元。2006年,国泰农机服务合作社被评为宁波市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这也是目前宁波市惟一的一家市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积极实施农机“走出去”战略,拓宽农机作业和增收空间。近年来,农机部门把跨区作业作为“兴机富民”工程的重要载体,把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渠道和重要内容,大力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机户和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在努力做好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指导等工作的同时,不断扩大跨区作业规模和数量,努力打造余姚农机跨区作业精品工程。2006年,市农机局为了扩大跨区作业领域,先后组织人员到黑龙江、辽宁等地进行考察,并参加了辽宁省2006年水稻机收跨区作业洽谈会,与辽宁省盘锦市农机局跨区作业协会签订跨区作业机收合同2万余亩,为我市机手赴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新战场跨区作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通过事前考察、及时了解,增加跨区作业收入。如我市同诚跨区作业合作社,仅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就收割水稻近5万亩,创收300余万元。去年,全市共有82台洋马收割机、100余台国产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24.5万亩,创收1436余万元。使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农机部门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项精品工程,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国家农业部、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新年刚到,市农机部门又探索新路子,通过政策、信息等服务手段,鼓励我市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现有农机装备,积极开拓跨区作业多元市场,在进一步扩大农机收割跨区作业面积的同时,适时开展水稻机插跨区作业,以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机跨区作业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何淑贞 沈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