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新闻网讯(记者 续大治 实习生 周姗颖) 4年前,章水镇杜岙村农民徐明浩投入6万元开发的“水轮发电机组电动调速器”,能彻底解决意外停电对山乡小水电站发电设备带来的损伤,并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4年来,该项目虽然惠及乡里,却始终“嫁不出去”,就连隔壁龙观乡水电站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被当地村民称为“土发明”的徐明浩新年十分愁。修理工迷上发明
45岁的徐明浩1979年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后回家务农。为了生计,他慢慢学着给人维修起各类发动机、发电机。
为了增长见识,他甚至不收修理费就接活。后来,他居然能修好小水电站的发电机,这让村民惊叹不已。
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发现山乡小水电站发电机由于机组容量小,没有自动调频装置,如遇到台风、雷雨天气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然停电,极易导致机组“打飞车”甚至烧毁机器。而机器损坏后,维修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2002年,他决定试制一台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设备。借钱攻关出成果
为此,他对亲戚朋友好说歹说,终于筹集到6万元。整整十多个月,他硬是折腾出一套名叫“水轮发电机组电动调速器”的设备,并于2002年12月31日取得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该设备成为单列市级新产品。这在村民中引起不小反响,大家无法想像老实巴交的明浩还有这等本事,于是送给他一个“土发明”的美称。
为了证明该产品的价值,徐明浩多次上门推广。2003年初,章水镇红旗、下严电站安装了他的设备。下严电站管理员杨培恩告诉记者:明浩的“土发明”很实用,电站花8000元买进两台装置后,再未出现突然停电损害发电机的事。去年12月,水电站翻新后,又向他买了两台设备。“土发明”为何变“鸡肋”
由于地处深山,加上徐明浩没有能力推广产品,4年来,这个“土发明”除惠及乡里外,连隔壁的龙观乡水电站工作人员都不知道。
因此不要说创收,甚至成本都难收回。徐明浩说:他查阅过资料,浙江省小水电站有3000多家,其中90%发电机组未安装停电保护设备,他的“土发明”应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7年伊始,徐明浩想放弃产品推广,可想到当初的付出和设备对小水电站的实用性,心有不甘。
“土发明”如何面对市场?有关部门如何帮助推广一些的确具有市场价值的“土发明”?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