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在书法角里和会员交流。
中国宁波网讯 在曙光路与姚隘路的交叉口,有一间车棚,宽不过1米,长不过2米,放进一辆电动车,人就只能贴着墙壁出来了。不过,它现在可不是用来停车的,而是飘逸着墨香的书法斋,每周都能吸引20多名喜爱书法的市民来此交流心得。它还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叫“布衣斋”。
“布衣斋”所在的位置可算是宁波最繁忙的路段之一了,它的斜对面是曙光电影院,旁边紧邻甬江大桥,正对面则是一排各式各样的商店,每天行人川流不息。
“布衣斋”实在是小,一张很平常的写字台就占去了它五分之三的空间。墙壁上到处挂着“弘扬民族书法”、 “以墨会友”等“墨宝”,地上也摆满了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笔法简练明晰,苍劲有力。它们全部是“布衣斋”的主人朱国威的作品。
老朱告诉记者,这个车棚是一个朋友借给他的。
年近50岁的老朱在宁波当了30年的兵,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练书法。没退伍前,老朱的书法也在部队里小有名气,逢年过节,只要部队想找人给题个字,第一反应就是找老朱。
老朱一直想办一个书法角,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场所。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同样爱好书法的朋友建议: “何不先从我家的车棚开始?”老朱实地看了以后,挺满意。
2006年12月底, “布衣斋”办了起来。果然如老朱所料,到现在短短20多天已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大约有20多个朋友,每周都会固定来这里聚会,路过的行人也常会进来参观。”老朱自豪地说。
老朱告诉记者: “起先,来的还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现在连住得很远的人也经常过来。”20多个固定的会员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才9岁,还是父母带着过来的。向记者报料的张树声老先生也是会员,当时他只是散步时看到了这么个地方,没想到从此就欲罢不能,每天都要过来坐上一个多小时。
“布衣斋”除了小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所有的书法作品只送不卖。至今老朱送出的书法作品已不下20幅,写了多少字连他自己都忘了。
写到这里,记者不禁有些好奇: “布衣斋”能不能算是宁波最小的书法角?各位读者朋友,不知道你家附近有没有类似于“布衣斋”这样的书法角?如果你找到比“布衣斋”还小的书法角,不妨致电87682618告诉我们。(记者李廷振报料人张先生)
2平方米的破旧车棚摇身变为书法角
稿源: 宁波晚报 2007-02-01 16:16:03
老朱在书法角里和会员交流。
中国宁波网讯 在曙光路与姚隘路的交叉口,有一间车棚,宽不过1米,长不过2米,放进一辆电动车,人就只能贴着墙壁出来了。不过,它现在可不是用来停车的,而是飘逸着墨香的书法斋,每周都能吸引20多名喜爱书法的市民来此交流心得。它还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叫“布衣斋”。
“布衣斋”所在的位置可算是宁波最繁忙的路段之一了,它的斜对面是曙光电影院,旁边紧邻甬江大桥,正对面则是一排各式各样的商店,每天行人川流不息。
“布衣斋”实在是小,一张很平常的写字台就占去了它五分之三的空间。墙壁上到处挂着“弘扬民族书法”、 “以墨会友”等“墨宝”,地上也摆满了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笔法简练明晰,苍劲有力。它们全部是“布衣斋”的主人朱国威的作品。
老朱告诉记者,这个车棚是一个朋友借给他的。
年近50岁的老朱在宁波当了30年的兵,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练书法。没退伍前,老朱的书法也在部队里小有名气,逢年过节,只要部队想找人给题个字,第一反应就是找老朱。
老朱一直想办一个书法角,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场所。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同样爱好书法的朋友建议: “何不先从我家的车棚开始?”老朱实地看了以后,挺满意。
2006年12月底, “布衣斋”办了起来。果然如老朱所料,到现在短短20多天已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大约有20多个朋友,每周都会固定来这里聚会,路过的行人也常会进来参观。”老朱自豪地说。
老朱告诉记者: “起先,来的还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现在连住得很远的人也经常过来。”20多个固定的会员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才9岁,还是父母带着过来的。向记者报料的张树声老先生也是会员,当时他只是散步时看到了这么个地方,没想到从此就欲罢不能,每天都要过来坐上一个多小时。
“布衣斋”除了小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所有的书法作品只送不卖。至今老朱送出的书法作品已不下20幅,写了多少字连他自己都忘了。
写到这里,记者不禁有些好奇: “布衣斋”能不能算是宁波最小的书法角?各位读者朋友,不知道你家附近有没有类似于“布衣斋”这样的书法角?如果你找到比“布衣斋”还小的书法角,不妨致电87682618告诉我们。(记者李廷振报料人张先生)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