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农民工到家了 但谈的事总离不开“宁波”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02-05 07:41:19

  中国宁波网讯 家人早在车站等候

  “我们家那么破,有什么好去的。这儿的路可不比你们宁波,怕你们不习惯。”一听记者要跟自己回家,45岁的吴中山有点不大相信,他和妻子、儿子到宁波打工3年了。

  6点28分,火车停了。还没下车,吴中山就看到站台上的亲人,兴奋得挥起手来。接他的有女儿,女婿和姐姐,久别重逢的一家人终于聚在了一起。女婿二话没说,就接过他手中的大袋行李扛在肩上。

  走出车站的时候天还黑着,吴中山叫了两辆的士。以前天再冷、等再久也要坐公交车,这两年手头渐渐宽裕,他也学会了打的。

  回家的路一路颠簸

  吴中山说得没错,从火车站到他家颍东区三十里铺乡洄流集的路真不好走,不过16里路,出租车开了三刻钟。

  离开火车站没多久,车子就转进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中间高,两边低,车身都是倾斜的,一路过去,两边尘土飞扬。“如果下去走一段,不出15分钟,你就会变成‘灰人’。”吴中山笑着说,“还好今天天晴,要是下雨,说什么也不让你们来。”一边的儿子补充:“那路啊,一脚下去都拔不出来,更别说开车了。那个时候啊,我就特别想回宁波。”

  宁波的生活已经在他们心里打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一路上,夫妇二人对记者讲起了在宁波打工的经历。吴中山说,当年出来打工是出于无奈,现在想来这个选择是对的。

  打工改变全家生活

  和别人不同,吴中山背井离乡去打工的时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之前他是食品厂的工人,妻子在家务农,他曾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但40岁那年,他下岗了,当时儿子还在读初中,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上面还有80岁的老母亲要养,正是用钱的时候,这可把他愁坏了。

  妻子比他先出去,跟着老乡去了宁波富邦家具当清洁工兼服务员,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吴中山心动了,没多久也跟着过去,被安排在细作车间,薪水比妻子多五六百元。

  生活变了,吴中山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地变化。两年后,当初中毕业的儿子不想上学时,吴中山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很民主地听他的想法。儿子认为农村教育条件太差,环境又闭塞,读下去肯定考不上好学校,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还不如出去闯荡学点技术。那一夜,吴中山失眠了,天亮的时候,他掐灭最后一支烟,把儿子从床上拉起来:“小子,跟我去宁波打工,不过你得去读夜校,接着念书。”

  就这样,儿子出来了。他聪明好学,又肯吃苦,很快成了企业的技术员,收入比父母都高。

  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在兴裕新村租了间房子。整套房子100多平方米,中间用木板隔开,住了5家人,他们一家住在其中一间,条件比较艰苦。“我们只是站住了脚,还不算扎了根。”吴中山指着19岁的儿子说,“我们年纪大了,就指望他了,最好娶个宁波媳妇,在宁波安家。”一车人大笑,小伙子害羞地低下了头。

  回来了才是家

  颠簸了一路,车子终于在两间低矮小平房前停下。房子很陈旧,墙壁上的石灰粉几乎掉光,顶上砖瓦也有些不全了。“到家喽!”吴中山一家把行李搬下车,取出钥匙,“吱呀”一声打开斑驳的木门。

  进屋便是客厅,空荡荡的,里面是卧房,只有一橱一床,厨房则是单独一座小房子。“一年没回来,家里都不成样子了。条件是差了些,但毕竟住了几十年,有感情。”吴中山有点不好意思。

  邻居看到他们,都进屋问候。吴中山和妻子打开一只大编织袋,拿出一大堆年货往邻居手里塞,有酱鸭、鱼片,还有饼干,“宁波带来的,都不是值钱的东西,大家尝个新鲜。”最后拿出的是几袋沙琪玛,吴中山说要送给老母亲,老人家牙不好,只能咬动这个。

  正说着,女儿已经买回早餐。香喷喷的油茶、油条、葱油饼,一家人客气地招呼记者:“尝尝我们这里的早饭,比宁波的好吃多了。”大家围桌而坐,这是回家吃的第一顿饭,格外的香。客厅里很快热气腾腾,冷清了一年的屋子又有了生气。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啊。”夫妇俩笑着说,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了,还是要回来的。儿子说,到时我给爸妈盖新房子。女儿反驳:“盖什么盖,以后我们在阜州市里买一套就是了。”儿女一片孝心把夫妇俩逗乐了。

  离开的时候,一家人坚持把记者送上车。吴中山一遍遍地强调,附近的高速公路下半年就修好,村里也马上修路了,你们下次来的时候,这里的环境一定会好得多。

  我们也相信,下次去的时候,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写在归途

  晚上7点30分,记者坐上由合肥返回宁波的N540次列车,完成了这趟民工专列的采访。

  看着民工兄弟高高兴兴地平安返乡,辛苦了两天,同行的记者们打算去餐车好好吃一顿犒劳自己。原以为这趟车会比较空,毕竟是回程车嘛,没想到所过车厢都坐满了人,跟来的时候差不多。一名来自六安的中年妇女说,她准备去宁波过年,听村里人说,这时段保姆供不应求,好的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

  只要有致富动力,他们外出的脚步不会停止,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特派记者范洪见习记者樊卓婧/文特派记者王增芳/摄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