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最近出具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宁波不仅取得了经济的增长,人民群众也分享到了更多的实惠。
月人均养老金达1139元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是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1.6亿元,增长16.2%。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9.9万人,比上年净增18.6万人,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139元,增长20%,养老金水平居全省前列。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7.1万人,净增20多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0.5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525元/月。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6.7万人,净增36.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达361万人,参保率达94.5%。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6%和93.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6万张,收养人员1.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
去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2.9万个,累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6754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余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万余人。全年用于促进再就业资金支出达3.9亿元,其中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2.8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已连续四年下降。
万名贫困辍学学生返校
去年,我市把财政资金支出更多地向社会事业倾斜。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支出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安排教育支出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安排卫生支出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安排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在教育方面,从2006年开始,我市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到年底,已经惠及5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为此,有近1万名贫困辍学学生返回学校。卫生方面,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85%以上。
农村居民生活有保障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仅有快速增长,生活上也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获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32.6亿元,有近400个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任务;2883家企业与1823个村结对,到位资金1.1亿元,结对村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68.7%;全市91个乡镇已创建连锁超市175个、农村放心店2858个,覆盖率达100%;全年完成37万名农民饮用水改造,整治河道300公里。
失地农民保障措施逐步健全,被征地村农民保障覆盖率达到89%,参保人数达50.2万人,净增3.8万人。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9.8%,居全省第一。本报记者王 岚通讯员许婷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