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朱宇)市政府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从省级升格为国家级,成为中国第54个国家级高新区。
根据今年1月8日国务院签发的批文,宁波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规模适度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宁波高新区始建于1999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重要载体。建区以来,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加快各类要素集聚,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今后宁波高新区企业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区内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内资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性外资企业,自获利年度的第一年度和第二年度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度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此外,高新区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以及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政策优势。
据了解,宁波高新区升级后,将进一步增强对国际产业、资本、技术转移的承接能力,加快各类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研发机构的集聚。此外,宁波高新区与杭州高新区东西呼应,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带动杭绍甬和甬台温两翼齐飞,并辐射浙西等地,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据悉,宁波高新区今后将以“创新、创业、产业化”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加快建设研发园区,努力建设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成为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国家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列。
相关新闻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诞生记
2007年初,国家级高新区10年来首次“扩容”——— 1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成为“国家队”第54名成员。这不但意味着宁波自主创新的“引擎”成功升级,也标志着宁波高新区的发展被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
“宁波高新区的升级成功,在全国省级高新区中属于首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浙江省和宁波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在昨天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仲朝说。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关村时,曾经把高新区形象地比作中国象棋里的“车马炮”。对于踏在二次创业起跑线的宁波高新区来说,今后的使命就是“像车一样勇往直前,像马一样与日俱进,像炮一样跨越式跳动”,以知识经济和头脑经济驱动宁波乃至浙江的科学发展。
“国家队”扩容
2004年,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提交了一份议案,呼吁国家级高新区打破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将宁波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成立。1991年和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了51个国家高新区。1997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后,全国的国家高新区达到53家,中国高新区的战略布点基本完成。
但是,浙江代表团的呼吁是有一定底气的:当时的国家高新区发展良莠不齐,而省级宁波高新区的势头却蒸蒸日上,无论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是创业环境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集聚,都已达到了国家高新区的水平。
只要“国家队”的“围墙”开一个口子,宁波高新区就可能率先进入。凭着这份自信,宁波于2005年启动了高新区升级申报程序。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市长毛光烈亲自担任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宁波高新区的升级工作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予以全力支持。2005年10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要求将宁波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国务院随后批转科技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对宁波高新区进行认真审核。今年1月8日,随着国务院批复文件的下发,宁波高新区的申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是宁波?
作为一种“知识特区”,国家高新区以其政策优势、环境优势以及体制和机制优势,集聚了大量稀缺的创新资源,在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一半高新技术企业都分布在53个国家高新区内,企业人均研发投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倍之多,孕育了联想等一大批民族高科技企业。
但是,原有的国家高新区布局也很不均衡,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四位的沿海省份中,广东有6家国家高新区,山东有5家,江苏有4家,而浙江只有一个杭州高新区。与此相对应,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也明显低于其他三省。同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此前是唯一一个没有国家高新区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宁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此次宁波国家高新区获批,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中央政府已经看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这个区域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紧缺,以及商务成本的上升,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显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有更多的“知识特区”来驱动。
另一方面,浙江的民营企业在依托传统产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有强烈的需求。作为浙江最具实力和潜力的省级高新区,宁波高新区的顺利升级将对浙江省、宁波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前移的“起跑线”
在国务院批复启用“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前,宁波高新区习惯于被称作“宁波市科技园区”。这个园区始建于1999年,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并于2002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其实,对于宁波高新区来说,“车马跑”的征程在多年前就已经起跑———在这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集聚了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微软宁波技术中心、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40多家,日本三洋、美国TRW、升谱LED、永新光学、明昕微电子等科技型企业700余家,吸纳了各类人才2万多名。高新区的下一步
在国家级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和政策引导下,宁波高新区下一步将开始实施“亿元项目引进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在特色产业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核心技术方面形成一批有重大突破的知识产权,形成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同时,宁波高新区还将进一步整合区内、区外投融资、技术支撑等资源,积极发展专业孵化器和特色孵化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量成长,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科技创业基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