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社区消防模拟演练。
中国宁波网讯 2月8日,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有关专家专程到北仑学苑社区就灾害管理有关事宜进行深入调研。学苑社区将作为全国“灾害管理工作”两个示范点之一,与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开展为期2年的灾害管理工作项目合作。全国性灾害管理示范点为何会选中刚成立不到三年的学苑社区?这个社区靠什么吸引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昨天,记者深入学苑社区采访。
避灾中心可转移2000人
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是2004年9月组建的新社区,这里主要有4所学校,总人口近2万人,其中半数以上为学校师生,其余则是拆迁安置农民。
“正因为学校集中、人口较多,容易引发火灾、食品卫生安全等群体性事件,因此社区一成立就把安全防患、应急救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社区书记陈宏说。
2006年初,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避灾减灾工程建设。学苑社区借此契机,率先将新建的社区活动中心作为避灾中心(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幢大楼全部安装应急照明设施,一旦电源切断,应急灯会自动打开,避灾中心还设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休息室,可一次性满足2000多人避灾转移。同时,避灾中心还设有紧急信号报警装置,一有紧急情况就会向住户、学校发动警报。
去年,学苑社区还专门在社区居民中征集了300名应急救灾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的职业、特长和身体状况,分成了抢险、转移、医疗、后勤等应急小分队,并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
同时,社区还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资源优势,对辖区师生、居民进行日常性的避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模拟演练。至今,学苑社区未发生过一起火灾、自然灾害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紧急预案应对突发灾害
提起社区在避灾实战的经历,陈宏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前年9月11日抗击“卡努”台风中的惊险一幕:当时社区只有5个工作人员,除了他之外,其余4个都是女同志,当时5个人全部在临时办公房内值班,由于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社区安然无恙。
不料晚饭时分,他突然接到街道紧急命令,附近的烟墩村有数十户村民被大水淹没,需要紧急救援。他们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发动社区义工和物业保安抢险救灾。不到半小时就将200多个受灾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到社区所有空置的店面房内,并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食物、卫生服务。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此次救援使受灾村民的损失减到了最小,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
为此,去年在北仑大碶\街道召开全市避灾工程现场会还专门安排与会代表去学苑社区避灾中心实地参观。去年10月,学苑社区代表宁波市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平安应急减灾社区行”全国性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从此,学苑社区避灾减灾管理工作便在全国一炮打响”,陈宏向记者介绍,去年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常务副司长邹铭还专程来学苑社区考察过, “他的这次考察为我们取得民政部和亚洲基金会项目合作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学苑做法具有示范意义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在灾害管理和减灾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社会团体(如私营企业和新兴的非政府组织等)的参与十分有限。为此,亚洲基金会已从美国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DA)获得一笔资金,用来资助与我国民政部开展的一个为期2年的合作项目,以提高我国的避灾救灾管理水平。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受台风和热带风暴影响频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而大碶\街道学苑社区目前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避灾、减灾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也能为“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提供较高的起点。
专家调研后认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当地居民群众的避灾、自救意识是和各部门避灾演练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避灾、救灾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正符合项目合作的初衷。合作期间,亚洲基金会和民政部将为社区提供公众减灾意识研讨、培训和救灾演练等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政府机构、私营企业和当地非政府组织之间在灾害管理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协作。
记者诸新民通讯员施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