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头晕,我不出去了。”家住上海市的徐家三口人19日准备去亲戚家拜年,不料儿子却死活不愿出门。父母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儿子是为了躲避发红包,才称病不出。
徐彬今年25岁,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原来过年还能领红包的他,今年转变了身份。父亲提前跟儿子打招呼,上班第一年,让他给长辈和晚辈发红包,让大家高兴一下。
今年大年夜、年初一两天,徐彬陆续给长辈和亲戚的孩子发了4000余元红包,少则500元,多则1000元。
徐彬说,想想接下来还有几家亲戚的孩子要给红包,而且起点就是500元,让刚刚参加工作的他难以承受,只能挂出“免战牌”。
徐彬的困惑,在沪上年轻白领中并非个例。一些小白领将其称为“红包消费”。在网上,一些网友甚至提议,集体对其抵制。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以前拿了这么多年红包,参加工作,反而一毛不拔,岂不是要落下个“铁公鸡”的骂名。
昨日,一项网上调查显示,至少35%的人压岁钱支出相当于超过了年终奖。
在这次调查中,有超过六成的投票者“希望压岁钱能回到象征意义时代,给个10元、20元就好”。
人们今年会给每个孩子大约多少压岁钱呢?390个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40.26%的投票者选择给每个孩子大约100元及以下的压岁钱;有37.44%的投票者选择“200至499元”;选择给500元的占到7.95%;501至1000元的占到8.46%;另外,5.8%的人选择给1000元以上的“大红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怡虹说,发红包和给压岁钱作为民间习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如果只在意金钱的多少,反而违背了感受亲情友谊的初衷。
顾怡虹还建议,作为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应该拿出创意和勇气,在节日之际,给老人和孩子送上一些精心挑选但不贵的礼物,一样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