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大学科研获新成果 东海乌贼返回春节餐桌
稿源: 新华网  | 2007-02-21 21:49:14

  新华网杭州2月21日电(李九伟、李亚彪)它的学名叫曼氏无针乌贼,已在我们的餐桌上消失了20多年。近日,宁波大学乌贼课题组成功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并在春节期间向市场出售千只活乌贼。

  曼氏无针乌贼被称作东海四大海产品之一,浙江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由于滥捕滥捞,导致这一品种衰竭,非常少见,而现在流行于市的乌贼多为产自外海的有针乌贼。

  在浙江奉化的养殖现场可以看到,挂在池塘上的白炽灯刚一点亮,立即有无数约8公分大的深褐色乌贼游向灯光水面,或舞动触须欢快嬉戏,或用腕足捕捉食物大口吞食。

  乌贼天性胆小,稍一震动,就会本能喷出墨汁保护自己,所以几乎无法捕到活乌贼。宁波一位老渔民说:“打鱼一辈子,从没捕到过活的乌贼。宁波大学的教授们居然能够养殖乌贼,真是服了。”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蒋霞敏教授和王春琳教授,就是这种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殖与养殖试验研究课题的主要成员。

  蒋霞敏等在国际上乌贼的人工养殖技术还是空白、国内外尚无成功养殖曼氏乌贼先例的情况下,率先突破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难关。

  据水产专家介绍,宁波大学乌贼课题组的这一成功突破,在国内整个水产养殖界产生较大影响,而此前尚无养殖成功的先例。

  两年来,课题组已连续全人工培育4代乌贼幼体20余万只,分别被温州、台州及福建等地的水产养殖单位与养殖户抢购一空。

  2006年底,课题组的“曼氏无针乌贼全人工繁育与塘养技术研究”项目经鉴定委员会鉴定,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据王春琳介绍,乌贼养殖3至4个月就能上市,是一种前途十分广阔的海水养殖首选品种,乌贼养得好利润可超万元。

  王春琳还说,近年来乌贼资源严重破坏,为早日恢复自然资源和生态,课题组近三年来在浙江省东海海域人工放流乌贼10万只以上。

  由于课题组在全人工育苗、放流与养成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已获发明专利1项,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