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朝霞
图1:上林湖越窑青瓷。 (资料图片)
图2:专家考察荷花芯窑遗址。(陈朝霞摄)
中国宁波网讯 位于慈溪中南部翠屏山丘陵地带的上林湖越窑遗址有“露天青瓷博物馆”之称。考古调查表明,近200处越窑遗址分布在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周围,遗址保护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上林湖窑址保护面积为12.9平方公里。
去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在全国申报的129个项目中,最终确定了35个项目入选,其中“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作为中国古瓷窑址项目单独列入预备名单,位列第14位。
据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苏州决定》,只有进入各缔约国预备名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遗。此次上林湖越窑遗址进入预备名单,意味着她踏上了申遗的“康庄大道”。
越窑青瓷千年骄傲
上林湖是我国瓷器的发祥地,从东汉开始建窑,盛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衰于北宋晚期,至南宋停烧,烧造历史长达千年之久。上林湖不仅是唐宋越窑青瓷的生产中心,也是作为秘色瓷的发源地而闻名于世。据文献记载,晚唐至北宋,秘色瓷作为地方特供品供奉朝廷,仅吴越国历年所贡瓷器就达17万件之多,烧造时间经历了两个多世纪。
越窑青瓷还大量输出国外。从出土的器物考证,越窑青瓷自唐开始起销,成为我国最早输往海外的大宗贸易商品,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的开拓者,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如今在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大量出土了越窑青瓷器和瓷片,甚至远在非洲北部埃及开罗的福斯塔特遗址中,也发现了精致的越窑青瓷。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严宝如主任告诉记者:“上林湖越窑遗址的范围之广、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现有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还没有与上林湖越窑相类似的文化遗产。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六条标准来衡量,上林湖越窑遗址符合其中的第二、三、四条。”
遗产保护渐入佳境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中国陶瓷之父”的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万里先生曾多次来上林湖等地考察越窑,开创了上林湖越窑遗址考古研究的先河。
1957年因建水库,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部门多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了上林湖及周围的十余处古窑址。1963年,浙江省政府公布上林湖越窑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全市开展文物普查,对上林湖及周围作了全面调查,共发现了古窑址近200处,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至199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管会对上林湖荷花芯窑址进行了连续性发掘,发掘面积976.6平方米,揭露窑炉二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标本。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和慈溪市文管会联合对寺龙口窑址进行二期发掘,发掘面积1045平方米,发现南宋窑炉一座,出土瓷片标本5万余件,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国务院公布寺龙口、开刀山青瓷窑址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上林湖越窑遗址。
2003年,慈溪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启动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关工作。2006年12月15日,“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作为中国古瓷窑址项目,被单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国家文物局对《预备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申报条件成熟的项目,将定期、不定期地吸纳到《预备名单》中;对于已经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其保护管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威胁到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将从《预备名单》中予以删除。而根据目前有关世界遗产申报和审定的规则,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意味着完成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征”最为关键的第一步,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与管理,则成为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过程中较为实际的任务。
世界文化遗产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故宫、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例,年门票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而曲阜三孔、青城山、都江堰年门票收入也达到7000余万元。
据了解,慈溪市政府对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已经把对上林湖越窑遗址的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加大了对上林湖申遗的力度,所需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递增。严宝如告诉记者:“今年开始我们将抓好三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二是与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合作拍摄上林湖越窑青瓷专题宣传片,编辑出版《越窑青瓷图录》。三是研讨并制订上林湖越窑遗址的保护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