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四箭齐发甬都市圈初露峥嵘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3-02 07:18:07

  中国宁波网讯今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域协调发展内容,要求各地区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宁波2004年以来连发“四箭”: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目标直指构筑宁波都市圈。

  构筑宁波都市圈是宁波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宁波要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宁波已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重要港口城市。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的规划建设以及空港对外籍飞机的开放,宁波将由陆上交通末端城市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中心,宁波构筑都市经济圈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基于此,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宁波“十一五”时期“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东扩即建设东部新城,北联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南统筹则指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中提升是包括6个区的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作这样的布局,是宁波的必然选择。

  建设东部新城,是为了跳出三江口,建设大宁波,拓展新的城市空间。回顾宁波的城市建设发展走过的路,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主要阶段,起先是以“打通干道、疏通卡口”为重点的道路建设工程阶段,这一时期宁波中山路、药行街、人民路、解放路、柳汀立交桥等骨干路网相继改造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随着道路筋脉顺畅,城市亮化美化,宁波很快又遭遇到了市区规模偏小的“瓶颈”,建设东部新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2005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当年6月核心区“四横三纵”路网工程启动建设,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去年,行政商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发展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开工建设。

  东部新城今后将成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设施完备、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城区,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老城区,相得益彰。

  余慈地区和象山港区域,一个处于宁波北部,一个位居宁波南部,这一南一北对比强烈,北部经济发展快,南部相对较慢。为让发展快的北部地区发展得更好,让相对较慢的南部地区迎头赶上,充分释放这两极的“能量”,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分别召开了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两个高规格研讨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实地考察共商发展大计,最终确定:象山港区域要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型经济港湾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余慈地区要建设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随后,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每年办成几件大事。

  例如,2006年9月14日,象山港大桥工程奠基,表明象山港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再如,2006年12月28日,余慈地区开出了首辆直达公交车,两地居民享受到了统筹发展带来的便捷,而更多的共建共享合作机制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

  在都市经济圈中,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要占据核心地位,对周边区域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宁波要真正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培育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增强辐射能力,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发动机”。

  市委、市政府把“发动机”的使命落实到了“中提升”战略。去年6月,我市作出实施“中提升”战略部署,明确“中提升”战略的基本任务为:完善中心城服务功能,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强化港口、经济、文化、创新、生态等功能,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科技原动力、社会凝聚力。同时,启动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如今,十大城市功能区块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区商业地块招商逐步展开,湾头半岛建设方案已进入深化阶段,南部商务区已落实26家楼宇建设企业……

  随着“东扩、南联、北统筹、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宁波都市经济圈呈现出多轮驱动并进的态势。

  相关链接都市圈战略背景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表明,中心城市是协调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今世界的城市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且是城市圈之间的竞争。都市圈战略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编辑:吴冠夏】

区域协调发展四箭齐发甬都市圈初露峥嵘

稿源: 宁波日报 2007-03-02 07:18:07

  中国宁波网讯今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域协调发展内容,要求各地区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宁波2004年以来连发“四箭”: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目标直指构筑宁波都市圈。

  构筑宁波都市圈是宁波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宁波要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宁波已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重要港口城市。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的规划建设以及空港对外籍飞机的开放,宁波将由陆上交通末端城市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中心,宁波构筑都市经济圈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基于此,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宁波“十一五”时期“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东扩即建设东部新城,北联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南统筹则指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中提升是包括6个区的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作这样的布局,是宁波的必然选择。

  建设东部新城,是为了跳出三江口,建设大宁波,拓展新的城市空间。回顾宁波的城市建设发展走过的路,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主要阶段,起先是以“打通干道、疏通卡口”为重点的道路建设工程阶段,这一时期宁波中山路、药行街、人民路、解放路、柳汀立交桥等骨干路网相继改造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随着道路筋脉顺畅,城市亮化美化,宁波很快又遭遇到了市区规模偏小的“瓶颈”,建设东部新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2005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当年6月核心区“四横三纵”路网工程启动建设,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去年,行政商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发展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开工建设。

  东部新城今后将成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设施完备、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城区,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老城区,相得益彰。

  余慈地区和象山港区域,一个处于宁波北部,一个位居宁波南部,这一南一北对比强烈,北部经济发展快,南部相对较慢。为让发展快的北部地区发展得更好,让相对较慢的南部地区迎头赶上,充分释放这两极的“能量”,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分别召开了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两个高规格研讨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实地考察共商发展大计,最终确定:象山港区域要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型经济港湾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余慈地区要建设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随后,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每年办成几件大事。

  例如,2006年9月14日,象山港大桥工程奠基,表明象山港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再如,2006年12月28日,余慈地区开出了首辆直达公交车,两地居民享受到了统筹发展带来的便捷,而更多的共建共享合作机制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

  在都市经济圈中,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要占据核心地位,对周边区域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宁波要真正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培育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增强辐射能力,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发动机”。

  市委、市政府把“发动机”的使命落实到了“中提升”战略。去年6月,我市作出实施“中提升”战略部署,明确“中提升”战略的基本任务为:完善中心城服务功能,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强化港口、经济、文化、创新、生态等功能,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科技原动力、社会凝聚力。同时,启动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如今,十大城市功能区块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区商业地块招商逐步展开,湾头半岛建设方案已进入深化阶段,南部商务区已落实26家楼宇建设企业……

  随着“东扩、南联、北统筹、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宁波都市经济圈呈现出多轮驱动并进的态势。

  相关链接都市圈战略背景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表明,中心城市是协调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今世界的城市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且是城市圈之间的竞争。都市圈战略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编辑: 吴冠夏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