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物流通天下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3-05 07:37:56
本报记者 邓少华

  

  图1:空港物流效果图

  图4:宁波龙星物流公司的立体仓库图

  核心提示

  《福布斯》杂志去年发布了“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城市榜单”,上海、广州、宁波名列前三甲。国际调查机构看好宁波发展前景,理由其实很简单:宁波坐拥天然良港,形成了内外两个物流扇面。对外,宁波港的航线可以通达全球,对内,宁波运输线路几乎覆盖国内所有县市。依托港口优势,内外两个扇面无缝对接,推动物流业迅猛发展,宁波物流畅行天下,带来滚滚财富:2006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近3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成为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

  战略的选择

  打开中国版图,在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会点上有一个东方大港———宁波港。

  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的距离均在1000海里以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这个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天然良港,曾经是历史上辉煌一时的五口通商口岸。在被冷落了一个多世纪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价值又得到了重新认识。当时,宁波市领导意识到:宁波发展的优势在港口,不能把港口仅仅看做一个货物集散地,而要把港口的开发建设融入全市发展的大盘子中,使港口建设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的道路,并作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重大发展战略。

  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的指导下,宁波在大兴港口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港口功能的比较优势,全力发展临港大工业。经过20多年努力,随着一大批临港大工业项目建成,宁波临港工业初步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以能源、石化、钢铁、造纸、修造船为主体的沿海临港工业带,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浙江省临港重化工业集聚区。临港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以上。

  然而,当人们为宁波临港工业腾飞欢欣鼓舞之时,“电荒”、 “水荒”、 “地荒”在2003年一齐袭来,煤电油运等各种要素资源的供给紧张,使经济发展环境陷入了“成长中的烦恼”。这不只是出现在宁波、浙江,随后在全国也普遍显现。其实,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乃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模式,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为战略的选择。

  宁波发展模式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答案是服务业。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服务业是继制造业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力求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

  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影响力的来源并不是工业,而是国际贸易。2004年,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宁波视察时就敏锐地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为“以现代物流为主的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战略设想。在市委、市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十大服务业中,现代物流业首当其冲。这表明,依托深水良港优势积极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重点之一。

  坚实的步伐

  现代物流业对宁波而言,既熟悉而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基于港口服务,宁波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公路、铁路、内河及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集疏运网络,云集了一批运输、仓储企业;

  讲陌生,是因为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是实现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业既是我市的优势行业,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我市编制了《宁波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成立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物流集聚区块逐步形成。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海运业及相应的物流业务服务的企业近4000家,去年新增从事运输、仓储、货代、配送等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500家;培育了浙江中外运、金星、中通、海联、大港货柜等一大批在长三角及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同时,围绕港口服务、制造业基地建设、城乡配送等需求,逐步形成东部新城物流企业商务聚集区块、北仑镇海港口国际物流区块、余姚慈溪生产性物流服务区块及江北海运业聚集区块,产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港口物流优势凸显,海陆空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我市港口物流业得到迅猛发展,去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围绕港口物流服务,形成一个能够提供运输、仓储、配送、通关及相应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功能的完备性港口物流产业体系,与港口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态势;以口岸监管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大通关”工作全面推进,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宁波电子口岸、宁波保税物流中心、宁波口岸“一站式”通关中心等一大批与港口配套服务相关的重大物流项目相继投入运作。同时,2005年宁波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民航货运实现大幅度增长。

  三大支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商务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政策平台”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三大支撑平台。

  根据《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国际物流系统、先进制造业基地物流系统、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配送系统”三大系统,我市三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在商务信息平台方面,依托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国际贸易平台、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结算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努力构筑一个综合展示、展览、采购、配送、金融、信息、物流、研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综合平台,打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神经中枢”;在物流信息方面,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及行业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等三个不同层面展开,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港口等物流枢纽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取得良好进展,保税物流中心投入1400多万元构筑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中心货物的全程数字化管理;

  在基础设施平台方面,立足于构筑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启动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杭甬运河、绕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项目,努力形成以港口、市区为中心,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推进“一主六副”物流中心体系建设,完善物流节点网络,宁波保税物流中心(即北仑主物流中心一期)、龙星物流项目投入正式运作;空港物流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明州现代物流中心、余姚中国塑料城物流基地等完成前期工作,正进一步做好开工准备;宁海物流中心、杭州湾新区物流中心、江北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空港物流中心及杭州湾新区物流中心积极向国家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

  在政策平台方面,我市率先在全国、全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投资、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如“对市级规划的物流中心和市现代物流企业的土地地价比照工业、交通类项目地价确定”、 “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目前正进一步从市场准入、重点企业管理等方面完善扶持引导政策。

  畅通的血脉

  现代物流犹如经济的血脉。

  当今世界已经没有纯粹的制造业企业,也没有纯粹的商贸企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宁波民企考察时就曾说过,民企要提高竞争力不能只在降低生产成本上打主意,七分利润都在流通环节上,要千方百计在供应链上动脑筋,畅通商品流通渠道。

  以港口为中心,宁波形成了两个扇面,一个面向世界的对外扇面,一个眼朝内陆的对内扇面。

  从对外扇面看,宁波港已基本构成以欧洲线、北美线、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等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并建立起以东南亚、日本、韩国等近洋支线为支撑、国内支线为补充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实现了航线“全球通”。去年宁波港共新开航线28条,目前,宁波港共有集装箱航线163条,最高月航班数已达到728班,比2005年最高月航班数整整多出100班。而且,随着航线船舶进一步增大,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知名班轮公司多条挂靠宁波港的远洋航线船舶换成载箱量在8000标准箱以上的船,并通过开辟快航和超级班轮,打造精品航线,提升宁波港在运输链中的节点地位。越来越多的超大型集装箱轮靠泊宁波港,去年宁波港共接卸8000标准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巨轮285艘次,同比增加191艘次,是上年的3倍。

  从对内扇面看,宁波的运输线路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县市,中通、金星等物流公司,构筑起联接全国近200多个分支机构或代理点的信息服务网络,形成辐射全国的综合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经济血脉的畅通,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年全市物流总成本44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3%,比2004年降低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打造长三角国际物流枢纽

  宁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充分发挥港口、交通、产业、信息等优势,以东部新城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平台等为核心,以“一主六副”物流中心为依托,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支撑,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建立功能合理、运作高效、管理先进、竞争有力的现代物流系统,力争通过10-15年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

  至201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努力保持物流业发展速度比全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高1至2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00万TEU以上,现代物流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下降到16%以内,浙江省重要综合物流中心及长三角国际物流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延伸阅读

  四大举措助推现代物流业

  围绕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平台、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发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信息、交易中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神经中枢”与“指挥中心”,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贸易平台家电电子常年展馆,加快推进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港口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宁波电子口岸建设进度,完善服务功能,尽早启动国内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制造商、贸易商、采购商、物流服务商进驻东部新城,建设“一站式”通关中心,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努力构筑一个集展示、展览、采购、物流、金融服务、交易等为一体的贸易物流平台,提高运作效率,增强集散辐射功能,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层次与竞争力。

  围绕“一主六副”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物流运作中心。物流中心是支撑现代物流良性发展的空间载体与运作平台。充分发挥宁波保税物流中心、龙星物流、余姚东方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先发示范效应,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北仑主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即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正式运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引进采购、配送、国际中转等国际贸易物流企业,扩大政策示范效应,提升国际物流发展水平;空港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做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工作,提升航空物流发展;深化明州现代物流中心、宁海物流中心、杭州湾新区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早日开工创造条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开展一些小型特色物流节点的规划工作,构筑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围绕港口、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筑现代物流集疏运网络体系。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结合宁波自身优势,努力构筑海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拓展物流市场腹地。港口建设方面,在搞好现有集装箱码头五期、六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适时推进梅山岛、金塘岛等深水岸线的开发建设,优化港口布局;鼓励国外著名工商实业界、金融巨头和船公司参与港口的建设、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宁波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公路、水运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一环五射”、穿山疏港等高速公路、杭甬运河改造等重大公路、水运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公路、内河运输能力。铁路运输方面,结合甬台温铁路等铁路网建设,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国务院批准的宁波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建设,挖掘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潜力,构筑海铁联运物流体系。航空运输方面,积极开展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改变“大海港、小空港”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快推进空港物流中心建设进度,争取建设宁波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努力实现海港、空港联动发展大格局。 “无水港”建设方面,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通关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义乌、绍兴、衢州等省内外“无水港”建设,加强揽货体系建设,改善口岸环境。

  围绕市场体系建设,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平台。努力从投资、土地、税收、财政、工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扶持引导政策,打造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体系,塑造现代物流业良性发展的环境。

  个案实例

  中通物流

  依托港口独特优势,宁波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现代物流企业茁壮成长,宁波中通物流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通物流有限公司1996年创立之初,只有一辆车,4个人,10平方米的办公房,如今已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赫赫有名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该公司已从传统运输发展到网络化公路快运,从城市配送发展到第三方物流,同时开展国际货代、专项物流、货运场站经营。公司在宁波现有占地面积60亩的公路快运中心和占地面积36亩、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其中立体货架仓库5000平方米,在杭州有占地面积30亩的公路快运基地。在全国各地设有26家分公司,有超过100家特许经营公司。开通国内公路快运专线近100条(其中宁波中心60条、杭州基地40条),直达国内364个城市,并且开通省内定点货运班车线路42条。

  中通物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CMS、GPS)手段,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采集、控制、跟踪,以满足客户对时效、准确、安全的要求,凭借不断提高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物流服务的高效运作,为多家客户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增值服务,与其构筑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0月,中通物流公司牵手世界500强,与宁波三菱化学有限公司签订了PTA项目物流服务合同,为其提供储存、驳运、装卸等配套服务。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