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长相斯文,书写流利,就是不会说话。记者江涛摄
他在救助站住了一个月了,从不说话,但能听懂宁波话、普通话、英语,能用笔流畅地回答问题。大家一起帮帮忙,帮助他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这个关键问题———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卢科霞实习生童天杰)他会英语,会电脑操作,能写一手工整的汉字,就是想不起自己的家与亲人,甚至也想不起自己叫什么。他只记得一位叫Maggy的波兰女孩,印象最深的一句英文是“Iwanttokissyou,notlong,justallmylifetime”(我想要吻你,不长,就一生)。
他在宁波市救助站住了一个月了。据救助站一位姓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小伙子是2月8日那天由江北中马派出所的民警带到站里来的,来到救助站后,小伙子没说过一句话,但他听得懂宁波话,看得懂CCTV9的英语节目,文化程度显然不低。他应该读过大学,但不会说话,只会用手写。
记者用宁波话、普通话、英语轮番与他交流,他都能听懂记者的问话,并很迅速地写出来:2月7日,乘汽车从南通来宁波,到第三医院看病,想弄清自己为什么失忆。医生初步认为是失去记忆,原因有很多,创伤、刺激、药物……然后医生帮我联系了民警,民警帮我在附近社区找了找,没有头绪。
2月8日,他被派出所民警送到了宁波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除了不说话,想不起家在哪里外,其他都很正常。按时吃饭睡觉,胃口也不差。救助站里的人说,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人能认领他,可能他会被送往福利机构。猜想一:他是宁波人?
他是宁波人。救助站里许多工作人员这样确定地告诉记者。记者用宁波话问他问题,他都能很流利地用笔回答出来。比如,天一广场,宁波的三条江是奉化江,姚江,甬江。此外,还知道宁波的许多地名,记者问他爱吃米饭还是面食或包子,他写下爱吃米饭,青椒有点辣,不太习惯。
前段时间一位南通籍的好心人也来救助站与他交流过,发现他也能听懂几句南通方言,但听不懂全部。猜想二:情感问题令他失忆?
记者看见他这几天随手写的纸上有love、kiss等字样,就问他是不是有过情感经历。他用笔回答:具体想不起来了,两天前我刚想起一个叫Maggy的,她来自波兰,蓝眼睛,黄头发,戴眼镜,扎着马尾辫。
“你与她是什么关系,男女朋友?”“好像是,她叫我Honey。”问他多久没见到那位波兰女孩子了,他摇摇头。但他却记得和波兰女孩一起过圣诞节,还想起了一首英文歌。猜想三:他已经流浪很久?
为什么一直不说话?他写到:“以前应该会说的,但很久没开口说话了。”记者马上示范“啊,跟着我开口发音。”他努力了,却发不出音来。他在纸上写着:“我脑子控制不了发声器官。”“吃过什么药没有?”“不知道。”
他用笔写下:自己脑海里只有两个人的片断。一个是波兰女孩,另一个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说要帮助我找家人的,却带我到各地进行乞讨,有好心人会给我一元钱或五元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去了福州、厦门、深圳、广州、青岛、烟台等很多地方。
“谈”到这些,他表示出了对骗子的愤怒,也有对自己辛酸往事的感慨。用笔写道: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流泪。猜想四:他曾经出过国?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进来后就是看电视,而且只看CCTV4和CCTV9。的确在国外,留学生只能收到央视的这两个频道。在他的房间,记者发现一块白纸板上写满了英文。
记者问他是否都认识上面写的地名和人名?他的回答是“夜里坐着,在桌子上写的”,写的内容“有的是电影里人物说的话,有的是看电视里写的”。说明他很习惯用英语,并已成为一种写作思维习惯。
他用笔继续告诉记者:记忆当中最深的数字是:+860574……,后面还有许多号码想不起来了。而这个+860574,是宁波的国际区号。
鉴于他一开始说到的那个波兰女孩,记者怀疑他在国外留学过。他对非典的记忆也很深刻,之后的事情就想不起来了。对于电脑,他知道WINDOWS95、98、2000,而且觉得自己会用,只是“有好几年没用过”。就读于哪个大学,他却不知道了。
难道他的失忆就发生在非典那年之后?在那段时间后他回到了国内?-记者手记一起来帮他找家吧
也许小伙身上发生的故事存在着N种可能性,能让人猜想很多次。但是,我们觉得先要找到他的家,他的亲人。虽然小伙子与我们“交谈”时很平静,对于父母与家也没有一丁点记忆。但他写字的手是微微颤抖的,有一种迫切感。当记者想结束采访时,他却不肯:“再问问我,也许还能再想起什么来。”然后,他写道:“我这几天,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失眠,脑子里闪过许多东西,我抓不住。”他在床头放着一支笔和一张硬纸,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大多数是英语。他说有些是他看到电视时记下的,有些是偶尔在脑中浮现的单字,不想让他消失,就赶紧记下来了。
家,是避风的港湾,是父母的怀抱。当我们坐在家里看着电视,被幸福包围的时候,这位小伙却在黑夜中努力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和想念自己的家。小伙的家到底在哪里?如果有读者认识这名小伙或见过这名小伙,请立即向我们提供线索,也请有类似“失忆”的朋友能提供相关的“唤醒”办法。本报热线8768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