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慈溪杭州湾新区十塘江沿海防护林初具规模。 (本报通讯员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孙吉晶通讯员李飞峰)进入春季造林季节以来,象山、慈溪、北仑等我市沿海地区一批批市民争相参加植树造林,拉开了今年海岸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序幕。截至3月6日统计,全市已累计建成泥质基干林带170亩、岩质基干林带500亩,分别占今年造林任务的8.5%和35.7%。
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沿海防护林既是生态公益林,又是减灾林,能较好地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且有效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今年是我市全面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一年。为构筑起这道沿海千里绿色屏障,从今年起,仅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就达1000万元。此外,全市各地收缴的2000余万元的森林植被恢复费也要确保全额用于造林。
目前,我市已编制了《宁波市沿海基干林带建设规划》,并通过了省林业厅等有关专家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评审。规划确定了以“一港(象山港)二湾(杭州湾、三门湾)”基干林带作为建设重点,计划五年内建设泥质沿海基干林带220公里、1.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5万亩;岩质沿海基干林带80公里、2.2万亩;滩涂消浪林(亚红树林)7500亩。建设范围涉及我市7个县(市)区的11个乡镇。到2010年,全市初步建成由沿海防护林、通道林带、平原农区和镇村防护林网、山地丘陵防护林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绿色生态屏障。
早在两年前,我市选择慈溪作为试点,在沿海盐碱地上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到去年,全市共建成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25公里,面积2800亩。
营造海防林的苗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各地精心组织苗木培育。一种叫“中山杉”的林木良种已在宁海“生根”,苗圃基地面积上千亩,该项目还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而由市农科院林业所等单位实施的“杭州湾滨海盐土绿化植物筛选及造林技术研究”项目组则筛选出了不同抗盐梯度的树种47种,建立起耐盐植物苗木引种与繁育基地12公顷,培育苗木20余种、320余万株,推广应用200余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