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失忆小伙“我是谁”不愿接受市民资助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03-14 06:58:10

  本报记者卢科霞接受央视采访。

  失忆故事《我是谁?!》后续之四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CCTV-10《走近科学》栏目的两位记者、钱江电视台《大家》栏目的记者与本报记者来到了市救助站采访“我是谁”。记者问他有这么多媒体关注是什么感觉,“我是谁”写道: “我感觉离回家的时候不远了。”

  与央视记者对话:研究过台湾问题

  听说央视记者要来采访自己, “我是谁”很高兴。市救助站给他里里外外都换了衣服,还帮他剃了胡须。昨天早上等记者上门时,整个人看上去清爽很多。

  与央视记者交流时,他很配合,基本上有问必答。他写道: “我应该研究过台湾问题,因为对这个很熟悉。”记者发现他对台湾政界名人都很熟悉,写起他们的名字来很流畅,想都不用想。此外, “我是谁”还想起来一位老师的样子:很慈祥,穿黑色西装,戴金边眼镜,名叫郑某平,当中一个字想不起来了。

  他写道: “上政治课的时候,人很多,教室很大。”本报记者又用宁波话与他交流,发现一些宁波老话,他听起来很吃力,而稍稍接近书面语的宁波话能听懂。

  吃饭场景:喝酒样子很绅士

  央视记者认为,给“我是谁”多一些平常人的生活场景,他可能想起更多的事情。于是中午大家带着“我是谁”一起去外面的餐馆吃午餐。

  面对一桌宁波特色菜,“我是谁”认识的不多。他不认识炝蟹、宁波烤菜、小梅鱼。记者问他最爱吃什么。他“说”喜欢吃甜一点的,比如糖醋鱼。

  为了激发他的记忆,大家给他一罐可口可乐。他“说”自己不熟悉可乐的味道,而且喝可乐的时候用红酒玻璃杯盛,喝时完全像在品红酒,举手投足都很到位。一位女记者的感觉是:他很绅士。

  面对资助:

  他选择了拒绝

  自从本报报道“我是谁”后,甬城许多好心人去看望,有的与他交流,帮助他回忆过去,有的则送吃的、用的给他,但都被“我是谁”婉拒了。

  前天,一位好心老奶奶给他送去换洗的内衣和食物,还掏钱给他零用,但是“我是谁”坚决不肯收。

  联系周莹:

  湖北确有其人

  前天“我是谁”想起一名叫周莹的笔友,也想起周莹在湖北省房县。救助站马上与房县的民政局联系,打听到了周莹是当地一位比较有名的写作爱好者,经常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我是谁”说的周莹就是她吗?昨天记者联系上了目前正在湖北十堰的周莹。周莹说,1997年的时候,她在湖北某知名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当时全国读者纷纷写信给她,她一共收到800多份来信,当中可能有“我是谁”写的。

  “我是谁”“说”两人通信时周莹曾寄照片给他,是一张长发女孩的生活照。但对自己是否寄照片给周莹,他想不起来了。记者向周莹描述了“我是谁”的几个特征,周莹觉得与她一位江苏姓施的笔友有点像。可惜的是,周莹目前人在外面,没法上网查看“我是谁”的照片,所以还不能确定。不过周莹说,明天能上网后会第一时间给本报答复。

  读者报料:

  他在鄞州住过

  昨天晚上,一位郑女士打进本报热线提供重要线索,说两个月前曾见“我是谁”在鄞州区一处闲置房里住了十余天,他每天早出晚归,还携带手机、衣服等,不像一般的流浪人。

  郑女士还问他:“你住在这里不冷吗?”他开口用普通话回答:“不冷!”郑女士确定,他是能说话的!郑女士看到商报后本不敢确定那人是“我是谁”,后来许多同事都说“很像”,她才致电本报。

  对这条重要线索,本报今天将跟踪到底,请读者继续关注。记者卢科霞实习生童天杰文记者江涛摄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