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公斤花菜惨跌至0.06元
春节前后正是花菜旺销时节,但象山半岛的花菜售价却坐了一回“过山车”:菜价以节前一个月的每公斤1.5元为最高点,进入春节时一直下跌至每公斤0.06元的最低点,相当于25个花菜只卖到了之前同样大小的一个花菜的价格。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菜价每公斤平均不到0.10元,却仍因少人问津而遭遇“卖难”。当时,该县花菜主产区尚有8000亩的晚熟花菜长在田里待收,损失惨重的菜农心急如焚。
这一事件社会影响强烈,象山农业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到产地踏看、座谈,开展调研。
据调查组人员介绍,象山花菜的常年面积在15000亩左右,是当地外销蔬菜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花菜品种以140天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0%,同时搭配种植120天、100天和160天等其他熟期类型品种,春节期间损失最大的恰是140天花菜。其他品种与往年相比,收益下降不大。
气候变暖是惹祸的主因
象山花菜之所以会出现价跌滞销这种局面,气候变暖是惹祸的直接原因。
一位菜农告诉我们,以前每当花菜上市时,一批批外地蔬菜销售户就会开着大卡车来上门收购,但今年春节却连个人影都很难看到。花菜熟了心须及时采收,否则将会影响早稻种植。
据当地农技人员介绍,花菜属低温感应作物,只有感受一定时段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而140天等晚熟品种对气温更加敏感。由于去年入冬以来气温一直偏高,较往年高了2℃-3℃,花芽分化晚,成熟期推迟15天-30天,本该节前面市的140天菜全部集中到春节,而这时又是上海、福建、江苏等国内花菜主产区同类蔬菜大批上市的时节。
对此,有关调查人员认为,一直以打时间差为看家法宝的象山花菜,比较国内主产区,产业规模方面不占优势,在“以弱碰强”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无奈面对了。
出路在于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春节期间,除花菜行情特差外,象山半岛的绿甘蓝、紫甘蓝等其他蔬菜主打品种行情也很低迷,如绿甘蓝收购价也只有几分钱一斤。紫甘蓝稍高,每公斤在0.30元,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也要相差几倍。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近期花菜售价的逐渐回升,象山菜农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仍对刚刚过去的那段日子心有余悸。
有关农业专家在分析时认为,从表面上看,象山半岛花菜这次出现价跌滞销的原因是气候变暖造成的,菜农又对这一气候可能产生的后果准备不足。但从深层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其实,象山半岛花菜遭受的“过山车”情况,在本市并非个别现象,也不仅仅局限于蔬菜产业。
有关专家为此呼吁,要从税收、贷款、项目等多方面入手,优先扶持合作组织,鼓励种植能手和贩销大户牵头兴办产、供、销一体化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技术优势,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巧打时间差。同时,政府部门应尽快设立农业风险基金,调控市场风险,以带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