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了上百年的电报事业,如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前天上午,读者刘先生去邮局发电报碰壁后,向记者感慨道。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近些年通讯、网络迅猛发展,电报业务在我市已名存实亡,仅剩下中山东路258号一家邮局保留了代理点。
邮政局发不出唁电
刘先生和湖北的柯先生是故交。3月13日,刘先生突然接到柯先生打来的电话,称其老父亲因病去世了。刘先生在电话里表达沉痛之情后,得知柯父次日出殡,便承诺说: “我明天去邮局发封唁电,悼念一下他老人家。”
“什么?发电报?”前天上午,当刘先生来到江东百丈路一家大型邮局要求发电报时,女营业员一开始以为听错了。最后营业员明确地回答说:“我们这里早就没这项业务了,估计别的地方也没了。”
由于自己已向朋友承诺过,现在电报发不出,刘先生显得非常着急,心里很不是滋味。 “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不就成了?”有朋友帮他出主意。刘先生则表示,这毕竟是件严肃的事情,打个电话未免显得太随意。他也曾想过将唁电通过传真形式发过去,可柯先生家在湖北农村,虽然通了电话,却没有传真机。通过特快专递吧,最快也要一两天,到时老人家早已下葬了,而“普通书信太慢,更加不可取”。
偏远山村更依赖电报
昨天,记者到市区一些邮政局(所)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这些大大小小营业厅的业务项目牌上,根本找不到“电报”一项。
正在邮局办理邮寄业务的贵州籍张先生表示,由于他家地处偏远农村,至今还没有通上电话,手机到了那也信号全无。如今他们身在异乡打工,只能通过信函与千里之外的家人联络,一旦遇到急事,则只能靠电报传达。
“三四年前,我的一个老乡在慈溪那边出了车祸,我们就是通过电报告知他家人的。”得知电报业务正在逐渐走向消亡,张先生显得很失望。他向记者透露,由于妻儿都随自己来了宁波,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他们身体都不怎么好,每次突然生重病了,都是通过电报告诉我们的。这要真没了电报业务,老人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啊?”
去年最大单业务是催债的
市邮政局工作人员说,自1998年邮电分家后,我市就只剩下5个电报代理点。去年7月,由于实在没业务了,又缩减了4家,现在仅剩下东门口那家邮局(中山东路258号)还保留了电报业务,其他各代理点一律取消。
“今年春节之前,有家企业一次性发了40多封催债电报,这是业务量最大的一次了。”昨天下午,东门口邮局的一位女营业员说,平时一个月顶多只有一两单业务,去年全年也不过200单左右。
据了解,在国外以及我国各大城市,有着160余年历史的电报也在逐渐走向没落。2002年8月,中国电信正式停止受理中国大陆到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的公众电报业务。同年,在我国成都等大城市,多种电报业务已停止办理。去年1月27日,美国最后一家经营电报业务的公司西联汇款宣布终止所有电报业务,标志着电报时代在美国的终结。
-记者手记
1840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成为整个通信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此前,所有的通信都是由实体完成的,比如烽火报警、鸿雁传书。电报实现了用虚拟的方法传递信息,打破了空间限制。早在1899年,我国广州地区就使用了无线电通信。100多年来,电报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以及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伴随长途电话,特别是手机、电子邮件等通信工具的发展,它无法抵挡时代前进的洪流,终于逐渐走向消亡,只能存在于几代人的记忆里。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只能通过观看《永不消失的电波》,重温它的光辉岁月。记者周勇通讯员俞帅锋黄卫东叶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