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几百年来,《三字经》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化、道德启蒙的最佳教材。上世纪80年代,更是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性的启蒙教材。在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三字经》诞生于宋元时期。但对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辞源》称,《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又有说是“宋末区适撰”、“明人黎贞撰”。虽说没有定论,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鄞州人王应麟编著了《三字经》。佛山广东研究者:顺德人区适子
在新近出版的国家核心期刊《图书馆论坛》上,两位广东研究者发表论文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是《三字经》的作者,他们认为“传说、文献、版本、实物、实地、后人、音韵等方面,都可以证明《三字经》为区适子所著。”在上月,佛山市顺德文体局将《三字经》作为当地文化项目上报,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欲将其打造成顺德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本报讯(记者李臻)佛山要将《三字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此事引起《三字经》作者王应麟故乡———宁波的重视,宁波的文化名片是否“遭抢”?
“此事问题不大,和‘梁祝’相似,宁波佛山等地就《三字经》可以联合共同申遗。”昨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汪志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宁波此前已沟通研究角度不同建议联合申报
“对于佛山就《三字经》申遗的情况,我们略知一二,并且有过联系沟通。”汪志铭告诉记者, “其实,广东还曾撰写《新三字经》等书,佛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机构等出发着手研究较多。而宁波此前研究较多的角度,一般从王应麟的个人研究出发,再至《三字经》。事实上,这只是两地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同样可以就《三字经》联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年一次申报审批,2008年才能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在此前可做相关准备。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和‘梁祝’一样,两地联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