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对于宁波百万农民来说,现在的文化生活可谓有滋有味,不仅可以免费看电影看戏,而且想看什么自己“点单”。来自市文化部门的消息说,2005年至2006年,全市放映电影19129场,演出戏剧1855场,活动遍及全市百余个乡镇2000余个行政村,吸引了观众1000余万人次。
这得益于我市2005年开始对“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实行的政府采购模式,它改变了过去送文化下乡,剧团、剧目由上级部门指定,群众没有选择权,不讲究演出效果等状况。 “以购代拨”的政府采购模式一箭三雕:农村自主选择免费看戏看电影,演艺院团节目好演出多收益大,财政资金花出了效益。
“万场电影千场戏”实行政府采购,是我市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尝试。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2004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审批制度、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许多做法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让群众有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群众最关心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的内容,如重大疫情、灾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处理情况;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限价商品房建设、申请等,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
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社会公众关心的政府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情况,特别是依法行政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社会公众参与、配合政府的工作,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有助于树立透明、开放、清廉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让群众参与决策,不但信息要公开,重大决策也走向民主。2005年7月18日,宁波20个拟建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公示,请广大群众对项目的建设是否必要作出评价,并对项目建设的时间先后给予排序。把项目决策的“话语权”交给群众,这是我市政府主导投资项目建设理念的重大变化。
“宁波市决策先听百姓言,在国内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回忆说,政府“下放”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决策权,让群众参与前期决策,广泛听取百姓意见,这是尊重民意,防止决策失误的有效办法。哪些工程需要上马,哪些工程需要先上,群众最清楚、最关心,也最有发言权。政府决策的落脚点是“便民为民”,有利于提高百姓参与重大决策的积极性,使群众智慧成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支撑点”。
“不但把事做成,而且要把事做漂亮。”按照这样的理念要求,我市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务公开、审批简化、管理科学等方面迈出大步伐:企业发展到哪里,政府服务跟到哪里,以“便民、透明、高效”为目标,构建起市、县(市)、镇(乡)三级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开一扇门,办千万事;构筑了电子政务等信息公开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与政府零距离对话;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缺位”的要“补位”,“越位”的要“退位”,在前两次改革的基础上又“砍”下第三刀,审批事项从1289项削减到302项。市政府9个部门率先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开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先河;前年4月,我市又率先全面实施了政府“阳光工程”,并推出了“阳光热线”,建立政府与市民对话机制;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着力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方便群众办事。
不仅要让老百姓拥有知情权,而且还要请老百姓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最后由老百姓来监督评价。最近几年,我市坚持开展机关民主评议,请社会各界来打分评价。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全面提高政府的整体工作水平,建设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不断满足群众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