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市外来流动人口达到了331万人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3-21 07:17:32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蒋炜宁)去年,我市外来流动人口总量首次列全省首位,且在甬居住六个月及以上的超过七成。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对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利弊如何?以宁波的资源环境总量计,它的人口承载力到底有多大,该如何适度控制流动人口增加速度?该如何解决眼下企业“用工荒”与大批民工找不到工作并存的现象?该如何让他们逐步享受“市民化”待遇?昨天发布的《市人口发展报告》一项课题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流动人口10年增加4倍多

  我市外来流动人口总体规模10年来增长4倍多,尤其是近5年,增长了2.67倍。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从业人员。至去年年底,外来流动人口达到331万人,与户籍人口比为59.1∶100,总量首次居全省首位。据测算,至2020年外来流动人口将超过600万人。

  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来自省外,以安徽、四川和江西三省居多,主要分布在慈溪、鄞州、老三区和余姚,男性多于女性,45岁以下青壮年占九成,受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八成多。有六成多人愿意长期留在宁波,居住满一年以上的人数五年里猛增了100万。

  对经济社会发展利大于弊

  外来人口就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数是一些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且收入有限,本地人不愿从事又是城市发展必需的行业。所以,他们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九成多市民认为流动人口对本地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一半市民认为最主要的正面影响是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另外,大量流动人口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八成多市民认为流动人口对本地社会发展有利。

  此外,由于流动人口中大量年轻人涌入,一部分成为常住人口,使按常住人口统计的老龄化比重降低。这缓解了我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保障、人口抚养等方面的压力。

  然而也有对社会发展不利方面:有近七成市民认为最主要的负面影响集中在治安差、犯罪率上升方面。这与流动人口年龄与所处的压力有关。世界通例表明,19岁-35岁的男性犯罪率最高。课题组调查,有28.7%的流动人口处在没有工作的状态,特别是有8.8%的流动人口处于没有工作且不想找工作的状态。

  流动人口最需要什么

  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然而,三大因素阻碍着他们融入当地文化。其一,他们业余活动和娱乐方式相对封闭。调查中,目前最主要的业余活动或娱乐方式一项,34.9%的人选择看电视,25.4%的人选择与同事或邻居聊天。其二,与本地人交流有隔阂,28.0%的人认为与本地人关系难相处。其三,他们的子女有60.8%在老家就读,有25.5%在宁波民工子弟学校或私立学校学习。

  课题组调查发现,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区,其对流动人口服务的重点都应该放在职业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

  本次调查显示,64.5%的外来流动人口月工资低于1200元。流动人口供大于求,处于求职的弱势,大多数就职于个体工商、私营企业,相当部分外来务工者与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

  据城调队统计发现,流动人口都知道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但参保率最高的养老险也只有14%的人参加。参加医保和失业保险的仅为10%和6%。在参保人员中,失业保险基本上由单位全部或部分交纳,由单位全部或部分交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分别为90%和71.4%。

  “您最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为您提供的服务”中,流动人口选“组织科技学习”最高,占34.8%,列第二位的是“一份工作”,占24.5%。选择职业服务为重点诉求,这与他们相对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有关,也与他们就业过程中接受的相关服务“稀缺”,而主要依赖“乡亲介绍”等有关。

  如何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支持多大人口规模得以持久生存的能力。课题组提出,根据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的经验,我市控制人口规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0年来,我市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11万人。而“十五”期间,外来流动人口年平均增长36.41万人,增幅跃居全国前列。从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角度出发,适度控制流动人口增加速度将是目前当务之急。

  课题提出的方法有三:一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提高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以吸引相对较高素质的流动人口;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自动为流动人口进来设置一个“门槛”;三是通过用工信息发布,引导外来流动人口有序流动。

  课题组建议,如何管好流动人口,应探索以社区为依托、与城市政府互动管理的模式,让流动人口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社区的管理参与者和管理决策者,增强归属感。

  另外,在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占女性的比重从2000年的59.7%上升到2005年的70.1%。他们对计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于流动人口,课题组还提出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劳动培训,提高社会保障程度。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