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采石工半年写出3万多字另类《梁祝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3-29 13:10:16

  图:写好了《梁祝故事》,周习宣又在创作另一部小说了。

  本报讯为了能给自己圆一个“写作梦”,来甬打工的贵州籍民工周习宣白天从事繁重的采石工作,夜间趁他人酣睡之时坚持写作。历经半年时间,日前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文学爱好者终于写出了3万多字的小说《梁祝故事》。目前,他又在准备另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图:写好了《梁祝故事》,周习宣又在创作另一部小说了。

  本报讯为了能给自己圆一个“写作梦”,来甬打工的贵州籍民工周习宣白天从事繁重的采石工作,夜间趁他人酣睡之时坚持写作。历经半年时间,日前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文学爱好者终于写出了3万多字的小说《梁祝故事》。目前,他又在准备另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半夜起来坚持写作

  今年49岁的周习宣是贵州省思南县人,从小就爱好文学。 “小学语文考试我都能拿到满分,语文老师最喜欢在作文课上当众宣读我的作文,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一个作家。”周习宣遗憾地告诉记者, “由于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家干农活维持生计。”

  2002年,周习宣的儿子周文喜来到奉化打工。随后,他们全家也一起到奉化落脚。 “儿子打工挣钱,儿媳也出来做工,做父亲的也不能闲着,就到了一家采石场打工。”周习宣笑称, “我们全家成了中国标准的‘打工家族’。”

  经济状况的好转让周习宣有了读书、写作的冲动。周习宣早7点到晚5点上班,中午休息1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对他来说可宝贵了,他到处借报纸、杂志阅读。“我底子差,不学习不行。”周习宣说他读报时很吃力,光琢磨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就需要花上不少时间,更不要说弄清楚作者的意图。晚上回到家,又是一番忙碌,夜深人静时,他就拿起了笔,埋头写起了小说、诗歌。有时候,睡到半夜,突然来了写作灵感,他就马上起床,披上衣服,一写就到天亮……

  写作草稿有10多公斤

  “这几年,我的写作草稿加起来也有10多公斤重了。”周习宣拿出半米多高的草稿纸对记者说,还在老家的时候,他就写过不少诗歌。他捧出几本诗稿给记者看,字迹非常工整,有些是写农村变化的,有些是抒发个人情怀的。他说:“我最喜欢写诗了,因为诗歌形式比较自由,还可以抒发自己的心情。”

  周习宣在《梦游宁波有感》中以打油诗的形式幽默地写道: “机器钢铁处处响,餐馆酒廊排成行。旅宾往来满堂坐,状元美酒放中央。喧天斗楼电梯上,地下商场放毫光。高速车辆似蚂蚁,红灯绿灯照两旁。宁波繁华不虚传,胜过苏地下商场放毫光。高速车辆似蚂蚁,红灯绿灯照两旁。宁波繁华不虚传,胜过苏杭两名州。”这些稍欠精炼的语句流露出一个打工者对文学和生活的痴迷、热爱。

  写一个结局不同的梁祝故事“我从小就知道梁祝故事,不过,我总觉得梁祝故事应该有个圆满的大结局。”周习宣说, “到宁波后,我才知道鄞州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我坚定了改写梁祝故事结局的决心。现在,我把凄美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我写这个小说难度肯定比别人大。”周习宣说。也确实,他住的房子是向当地农民租的,夏天热得汗直流,冬天冷得直发抖;灯光也不好,眼睛很容易疲劳,又不能熬夜,否则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不过, “那段时间,看着手稿一天天厚起来,心里就会产生莫大的喜悦。”

  “想不想出版你的书?”面对记者的发问,这位来自边远山区的农民憨憨地一笑: “水平有限,从没想到过要出版。”他说,写书纯粹是一种个人爱好,没什么商业目的,他只想把自己的书送给孩子或亲戚朋友当礼物。(王于奎王景波郑益)

【编辑:朱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