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连续2年下滑,水煮笋出口拉响红色警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4-09 06:52:11

 中国宁波网讯 (冯春鸣朱忠康毛唯君)曾是宁波传统出口农产品的水煮笋,如今国际市场之路却有些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的最新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的水煮笋出口仅有62批次,总计721吨,价值84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7%、83%和81%。而在此之前,宁波的水煮笋出口已连续两年呈下滑之势。

  有关统计显示,有中国竹笋之乡美誉的宁波在2004年达到水煮笋出口的高峰,当年出口水煮笋23134吨,创汇2769万美元。但此后,宁波的水煮笋出口却一路下滑。2005年全市水煮笋出口额减至2585万美元;去年,水煮笋出口额更是萎缩至1811万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0%。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宁波水煮笋出口滑坡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外部环境的恶化和自身出口竞争力的不足。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水煮笋加工工艺简单,市场进入门槛低,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寻找出口商机。生产厂家众多导致水煮笋产品供过于求,以低价竞争为主导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而从行业内部发展情况看,我市水煮笋出口竞争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弊病已逐渐显现。我市的水煮笋出口市场结构高度集中,目前,全市90%以上的出口水煮笋销往日本。日本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我市的水煮笋出口就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水煮笋外销渠道基本控制在日本进口商手中,我市的水煮笋出口价格也一直由日本进口商说了算,缺少自主权。另一方面,宁波水煮笋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改造投入少,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一直是老产品唱主角,精加工产品比例一直停留在30%至40%之间,出口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没有质的突破。而随着劳动力和原料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的宁波水煮笋出口就越来越难以为继。

  为帮助水煮笋出口企业走出逆境,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我市应对企业开发新产品给予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发挥我市企业在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方面的优势,扩大精加工产品出口比例。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努力开拓内销市场。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应建立生产基地,按“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模式运作,以攻克国外技术壁垒。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