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高考临近,名师为你支招
稿源: 奉化日报  | 2007-04-14 13:48:29

  中国宁波网讯 离高考不足2个月,考生和家长应做些什么?日前,记者走访奉化中学,请多年从事高考的浙江省特级教师周道义、宁波市名师张贤琪两位老师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两位老师认为,考生近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考生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梳理知识网络非常必要,重点突出主干知识,纲举目张,以主线网络顺藤摸瓜,进行各个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主干知识,就是基础知识中最能体现学科特点的知识。由于高考试题突出能力考察,而不强调知识覆盖面,所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主干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复习时考生要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这样就能抓住重点,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最后两个月做好查漏补缺很重要,一个小漏洞就是一个潜在的失分点,必须“分毫必较”。在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中,从全局着手由大的知识板块到各个小的知识点,做好逐个知识点的检查落实,分析各部分联系,形成一张网络,通过联想延伸来记忆。

  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当多的考生临考前一两个月(一般在4月)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学习没进步,甚至过去学过的知识现在也有波动,出现情绪烦躁、信心降低的状态。不少考生这样诉说:“我复习很努力,做了大量的习题,为何效果不佳,成绩总在原地徘徊?”这就是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安排,这就可能使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在高考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复习后期还需要知识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要形成知识的网络和体系,这需要加强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暂时现象,不足为奇,更不必困惑、焦虑、不安甚至失去信心。

  调整心态,适度兴奋迎接高考

  在最后1个多月的时间里,考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同学之间不能因为考试而造成疏远和隔膜,更不应暗中较劲,应该学会与人合作,大方地解答别人的疑难。记住“教学相长”的道理,可能会达到“双赢” 、“多赢”的效果。

  2、自觉克服紧张和焦虑。考试前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不适,对此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推拿和揉搓穴位法、放松疗法、谈话疗法、音乐疗法、饮食疗法(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坚持做些运动量小的体育锻炼。家长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做做家务,不仅能让孩子有所调节,也是一个和孩子适时沟通的好渠道。

  3、正确对待高考与成才。要意识到上大学并不是人生惟一的成才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特长和才能,应该对自己适合于做什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发展兴趣和爱好出发,培养自己成为专门人才。

  家长要为孩子“减压”

  家长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关心子女的心理及精神状况。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子女难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浮躁、紧张、郁闷等,家长要给孩子排忧解难,增强信心,多跟孩子商量、交流,不要训斥、命令。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

  高考前夕,家长要注意“减压”而不是“加压”,告诉孩子下功夫复习就行了,不要累坏身体。可适当抽些时间让孩子看看电视或听一段轻音乐,听(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和孩子聊聊天,说说笑,或陪他们散散步等,帮助调节身心,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考试效率。

  二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高考临近,家长对子女各方面多关心,很正常也很有必要,但不要过分,让子女感到有压力。如专车接送、餐餐都以上宾伺候,有的家长还停工停业专门陪子女复习。孩子在家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不可取。

  高考前最好别改变饮食习惯,高考前饮食应该遵循三个原则:清淡、营养、安全。

  另外,暂时不提志愿填报的事,三四月份家长对孩子最能帮上忙的是收集孩子报考志愿的有关信息,为高考后孩子报考志愿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家长可以从媒体、各高校招生办、各学校和各高校的报考咨询方面获得报考志愿的信息,为孩子高考后报考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让子女高考前参与讨论志愿的事,更不能要求子女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等给子女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