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春鸣通讯员郭廷昌
转移生猪家禽“寄养”异地
下月中旬,宁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跨区域转移将拉开序幕:鄞州水家牧场的数千头种猪将迁至数百公里之外的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的宁莲猪场。这个新的猪场占地296亩,共有176幢宽敞的猪舍,将一改鄞州水家牧场局促且难以扩大规模的不足。
事实上,从几年前,水家牧场场长秦建定就已在周边省市四处寻觅合适地盘,为水家牧场谋划“新家”。最终,水家牧场在衢州莲花镇一块千余亩的低丘荒坡上“安家落户”。记者近日在该猪场看到,一排排崭新的猪舍鳞次栉比地分布在整理出的一块荒丘平地上,饲料加工车间和有机肥料厂已经竣工,用于发电的两个1000立方米沼气池也正在施工中。秦建定说,下月中旬,从宁波运来的5000头种猪就将进栏。到今年11月,这批肉猪就能出栏供应宁波市场。从规模而论,该猪场是我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异地养猪场。同时,该猪场也是全市首个转移至外地并全部供应宁波市场的生猪养殖基地。
在我市菜篮子商品中,最早开始“走出去”战略转移的是家禽。去年,宁波万荣食品有限公司投资近300万元与安徽宣城华卫禽业育种有限公司在宣城共建禽类加工基地,目前已建立日屠宰加工肉鸡2万只或肉鸭1万只的加工流水线。据统计,去年万荣食品公司共从安徽基地调入白条、分割鸡鸭鹅60万只,主要供应三江超市、大世界批发市场、通茂配送中心等批零企业,并在宁波加工鲜汁鸡、腊鸭等产品,深受市民欢迎。
背景供需矛盾愈演愈烈
宁波养殖牧场的战略转移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深,养殖环境压力却越来越大。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为560.4万人,近几年增长缓慢;但外来流动人口却已增至331万人,外来流动人口总量首次列全省首位,10年间增长了4倍多。而且,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多数来自喜食肉制品的安徽、四川、江西三省,且以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肉制品的消费量非常大。来自市贸易局的统计表明,在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中,肉制品的市场需求量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仅去年,全市就屠宰销售生猪199万头,比1998年时增长近1倍,而全市生猪的实际消费量已经跃过200万头大关。此外,去年仅宁波城区消费的活禽就达2400万只,冻禽1万多吨。
猪肉市场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但养殖牧场却越来越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大批畜牧场因难以完全避免的环境污染等原因被搬迁甚至关闭,导致生猪饲料量逐年减少。到去年年底,全市生猪存栏67.32万头,同比减少11%,种公猪、种母猪的存栏量均同比减少10%以上;去年以来,全市已关停拆迁生猪养殖场192个。
需求的上升与供给的减少必然导致肉制品自给率的结构性调整。全市生猪的自给率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73下降至目前的37,生猪大部分从河南调入,另有部分从江西、安徽、山东甚至吉林调入。家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活禽60%以上、冻禽95%以上来自外地,包括江苏、安徽、山东及上海郊县。
尽管市场货源的大量调入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但市贸易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菜篮子商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还是必不可少的。过低的自给率将危及菜篮子商品的安全,给保证市场供应、维持价格平稳、确保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都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虽然我市有严格的上市检测制度,但毕竟无法全面掌握外地来甬生猪的养殖源头情况,质量把关难度很大。因此,异地创办畜牧养殖基地已经成为我市菜篮子工作的一项战略决策。
前景“走出去”任重道远
“走出去”已经成为近期我市不少牧场主的心头大事。近几年,我市一些牧场的负责人跑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周边省市,但始终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走出去”为何难“走”?
生产成本并非是一个阻碍因素,某种程度上,异地投资甚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秦建定介绍,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衢州的生猪养殖成本要低于宁波。即使算上长途运输的成本,衢州养猪与本地养猪的总体成本差不多,对上市的猪肉价格不会有什么影响。万荣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邱孝良则表示,安徽家禽基地的综合成本要比本地养殖低,投资还是比较划算的。
落脚之地难觅是一个重要原因。客观来说,由于税收政策的变化,畜牧场难以给当地带来什么税收,而且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压力,除了能安置部分劳动力外,对地方经济的总体贡献也不大。因此,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周边省市也都不怎么欢迎外来投资的畜牧场。而如果从异地投资牧场保障宁波供应来选择,这样的畜牧场又不能离宁波太远,不然运输成本偏高。市贸易局蔬菜副食品处钱春贤处长分析,省内的衢州等地就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地。一方面,省内交通便利,路程较为合适,如衢州的生猪运到宁波只需4个小时左右;另一方面,我省对菜篮子商品的运输费用有优惠政策,且省内的调控难度相对较小,综合成本更低。
异地养殖基地的质量管理难度大也是一个原因。对于许多准备进行异地投资的畜牧场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远程质量监控也并非易事。
贸易局有关人士表示,正因为“走出去”的难度较大,衢州生猪养殖基地的“试验田”价值就更显突出。待衢州生猪养殖基地试点成功后,再从点到面、引导其他龙头企业建立异地基地。而从长远来看, “走出去”是我市完善菜篮子产业链的战略性方向,包括牛、蔬菜在内的其他菜篮子商品都可能会尝试建立多种形式的异地供应基地。同时,相关扶持政策也会作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