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冯春鸣)近日,一批贝发品牌专卖店不经意间出现在市区的一些商业路段;与此同时,曾专供日本市场的宁波嘉谊食品有限公司的精品酱菜也悄然出现在三江超市各连锁店的货架上。有关迹象表明,我市一批曾专心耕耘国际市场的出口企业纷纷掀起归国热潮,开发内销市场。内外联动发展正成为当前我市国际贸易的一个新变化。
寻找内销市场的“蓝海”
据了解,回归国内市场的出口企业涉及家电、纺织、服装、文具、食品等多个行业,不少还是相关行业的出口龙头企业,如维科、西摩等。这些龙头企业何以纷纷回归呢?“我们决非是在国际市场碰了壁才调整方向,而是看中了国内市场的巨大商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知道,目前国内文具市场年销售额达3500亿元,且以15%的速度递增。”贝发集团有关负责人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
这批回国热潮的出口企业,大都在国际市场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如贝发已经是国际上最大的文具产品供应企业;嘉谊食品公司是全省唯一对日本实现菠菜批量出口的农业龙头企业;戈凌蓝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时尚羽绒服的出口附加值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自主品牌“GREENLAND”在意大利、德国稳居一席之地。尽管“留洋”的日子挺滋润,但随着内需消费的逐渐启动,日渐红火的国内消费市场大有可为,甚至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这吸引了一批出口企业纷纷回国“淘金”,开发这片曾经被“忽视”的市场。
“海外求学”积累优势
国内市场的特点对于已经习惯国际惯例的出口企业来说,难免有些陌生。但“海外求学”的经历也使得这些“海归派”积累了相当的竞争优势。这些龙头企业掌握了不少专利产品,产品研发能力强,注重自主品牌创建与营销,资金实力雄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理念超前。
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丰富经验更是出口企业立足国内市场的一大资本。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技术标准通常要高于国内市场,企业在攻克国际技术壁垒过程中势必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产品质量体系和管理制度,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往往具有比较优势。如嘉谊食品攻克了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进口农产品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其产品品质获得商家的广泛认可,且价格明显高于同类产品。
家门口生意初有成效
“我们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7家专卖店均已站稳脚跟,并拥有一批稳定的顾客群,平均每个专卖店的月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戈凌蓝服饰的总经理虞菊仙告诉记者。“长三角的消费购买力非常强,高级时装、女装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为此,我们专门聘请外方设计人员,在上海成立了设计中心。”贝发文具则抓住奥运商机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并以每天三四家门店的速度迅速在国内各大城市拓展营销网点。仅今年2月份以来,贝发就已在宁波发展品牌专卖店、专区、专柜70多个,国内的营销网点达到300多个。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出口企业的纷纷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生机蓬勃、前景喜人,另一方面,一批自主出口品牌“留学归国”,也必然会对刺激内需、提升消费档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