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根雕艺术历史悠久,兴盛于明和清早中期,衰落于晚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竹资源丰富的象山,涌现了张德和、郑宝根等一批独具匠心的民间艺人。他们精雕细琢,推陈出新,发明“仿古法”、 “局施雕法”、“乱刀法”和“大写意法”等工艺和艺术手法,使古老的艺术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
象山竹根雕作品主要为:带毛头像,即用毛竹根须所雕成的人物头像,如寿星、老人等;圆雕,古代的功臣武将及人们所信奉的佛、菩萨、吉祥民神、罗汉等七大类。张德和的《眷恋》、《洪荒年代》,郑宝根的《两小有猜》、《窥视人间》,周秉益的《红颜》、 《渔舟唱晚》,先后荣获“刘开渠根艺奖”金奖。
目前,象山县专业从事竹根雕艺术的有近300人。其中,有中国竹工艺大师1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人,高级根艺美术师4人。全县拥有竹根雕制作为主的企业28家,销售网点遍及全国,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年产值3000万元。1996年11月,象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2006年3月,经全国专家论证会论证,象山竹根雕成为新一代“浙江名雕”。 (陈青)
图为陈春荣竹刻圆雕《牧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