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记机械行业的“万能扳手”---徐斌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7-05-01 14:22:02

  图1:徐斌正在车间工作

  图2:书桌上的笔筒

  中国宁波网讯   铝合金的笔架、镇尺、镜框、花瓶、高脚酒杯……昨日下午,在徐斌位于鄞州兴裕小区的家里,摆在书房里的这些小玩意儿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爸爸做的。我小时候,爸爸还给我做了一辆小汽车呢!”徐斌8岁的女儿星宁自豪地跟记者说。

  “我们刚搬了新家。老房子里这些东西还要多。一进那房子,就知道主人是吃‘打铁’饭的。”徐斌的妻子说。

  显然,徐斌把他在工作中的一套绝活耍到了生活中。

  徐斌小档案

  年龄:35岁

  职业:鄞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老师校办厂厂长

  绝活:机械行业的“万能扳手”

  别小看鱼鳞状的花纹

  钳工和车工的活都用到了

  记者拿起那个笔架,仔细端详。那是一个双笔筒的笔架,旁边还有一个搁笔架和笔座。笔筒上鱼鳞状的花纹煞是好看。

  “这个怎么做的?”记者问。

  “这个工艺有点复杂。钳工和车工的活都用到了。底座和搁笔架都是用锉刀锉出来的,两个笔筒和笔座则是用普通车床车出来的。工艺最复杂的要数这笔筒上的鱼鳞状花纹。用普通车床技术一般的人只能做出弧形的花纹。”徐斌说。

  “做这个高脚酒杯,工艺要求更高。酒杯外部的几个弧形的线条还容易些,最难的是内杯的弧形。”徐斌拿着高脚酒杯跟记者说。

  在徐斌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只碗形的烟灰缸。这个也是徐斌自己做的。这烟灰缸的盖子表面上有8个小孔,可以插香烟,中间有一个大孔,用来扔烟蒂。盖子还可以打开。

  “我以前还做过几只烟灰缸,外形要比这个漂亮,但都被同事拿走了。”徐斌说。那是一只六角形的烟灰缸,缸体上还用车刀拉了些花纹。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呢,这烟灰缸在他办公桌上放了半小时不到,竟没影了。心想可能是哪位同事见了喜欢,就随手拿走了。找个有空的时间,他又做了一只。真是有趣,一连做了六七只,都是一眨眼就不见了。

  每一次示范绝活

  都让他的学生叹为观止

  在校办厂的车间,记者见识了徐斌的绝活。只见他把一根拳眼粗的铁棒装夹在普通车床上,开动机器,铁棒开始高速旋转,随着他的双手时快时慢地转动刀片,大约一分钟后,铁棒的上端变成了一个球体。

  在学校校办厂担任工段管理的楼寒冰和林明波,都曾是徐斌的学生。这样的动作,徐斌在他们面前已示范过许多次了,但每一次都让他们叹为观止。要知道,他俩都曾在去年的才艺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学生组的二等奖,技术还算不错了,但如用普通车床把一根铁棒车成一个球,他们起码得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在他们眼里,徐斌老师是相当的“牛”,技术不是一般的“绝”。

  “徐斌老师能在20分钟内把10mm×60mm的零件表面用锉刀锉平,平整度能达到头发丝的1/3至1/4。为让我们了解钻床的原理,他组装了一个钻床的模型,摇动摇臂还能钻洞呢。”楼寒冰和林明波说。

  为向他学技术

  昔日学生又回来跟他当学徒

  最近,校办厂里接了个活。那是一个L形的红酒开瓶器零件毛坯,要求是把这个零件的表面挫平,而且尺寸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工艺倒也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个异形的零件装夹住,因为车床里装夹具都是规则的。楼寒冰和林明波想了老半天也没想出个辙,于是就找到徐老师。

  “没想到,徐老师三下两下就搞定了。”原来,徐老师做了个夹具,把L形的零件嵌在夹具里,再用螺丝固定住。

  “我们俩去年毕业后,都去了当地的机械企业,月薪在2000元以上。听说学校校办厂缺人手,我们就来了。虽然这里工资没企业里高,但能继续跟着有着一手绝活的徐老师学技术,这一点比什么都强。”楼寒冰和林明波说。

  碰到机械方面的技术难题

  周边企业都会找他

  在模具制造业发达的余姚,有家知名的手机生产企业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制造手机内部一个芯片的微型模具坏了。如果像过去一样从国外进口,这个小得不及拇指大小的模具就需2.8万元。精明的企业主不相信,在浙江就没有能工巧匠能本土开发,于是在当地悬赏模具研发者。当时许多人以为很容易,就开价1000多元接了活,没想半个多月都没研制出来,这下当地的能工巧匠再也没人应声接单了。

  这时,有朋友推荐了徐斌。经过连续几个晚上的摸索研究,徐斌研制出的微型模具通过了厂家的检验。企业主当即决定,以每个8000元的价格向徐斌预订,一订就是6个。

  渐渐地,徐斌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周边地区许多机械企业如碰到技术难题,都会上门找他,或者直接把做不出来的活交给徐斌负责的校办厂去加工。而徐斌则几乎每天都对着一些图纸、零件,反复揣摩,攻克着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难题。近一年来,他已为周边机械企业解决了20多个技术难题。

  35岁的他大半头发花白

  周围的人都说是想问题想的

  问他怎么练就这一套绝活的,徐斌笑着说:“无非就是勤学苦练嘛!”

  还在当学生那会儿,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操作作业,譬如两天内做好一个榔头。 “我性子比较急,等不了两天,总是提前把事做完。”

  “我也没什么其他爱好,有的同学晚上去打球,去图书馆看书,我则呆在实习工厂里又是锉又是锯又是磨的。工作后,经常与同行交流,边工作边学习,也让我的机械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他有个做事原则,难题不过夜。还是学生时,徐斌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是实习工厂;而工作后,他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碰到技术难题,他会一直想,吃饭时想着,睡觉时也想着。

  “身边的人都说我的头发就是因为想问题太多才花白的!”徐斌说: “这黑发是刚染上的。我起码要一个月染一次头发。头顶和后脑勺一圈全都是白发。”

  女儿星星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因为工作忙,女儿上学四年来,他才接过女儿不到20次。有一回,妻子让他到幼儿园接一下放学的女儿,可徐斌找来找去找不到女儿,原来,他竟不知道女儿已经读大班了。

  “技术再怎么绝,随着一些现代化设备的出现,都会被淘汰掉,而且有些技术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学习。要使自己技术领先,最重要的还是不断钻研。”徐斌说。(记者叶海英)

  链接

  最年轻的首届“首席工人”

  徐斌曾两度获市车工、钳工技术比赛第一名,两度获省车工、钳工技术比武第二名,两次被授予“省技术能手”称号,两次获“省职工经济创新能手”称号,还曾在全国钳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优秀选手称号。他还是我市最年轻的首届“首席工人”,是省首届“职教之星”。最近,又被评为省“百行百星”优秀技术能手。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