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市劳动模范钱建康经过商、办过厂。担任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一把手”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他把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民增收慢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富民强村,挨骂也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钱建康当“村官”是从挨骂开始的。十年前,谢家路村是一个远离集镇的村子,在一般人的眼里没有什么发展优势。钱建康以其在长期经商中练就的敏锐目光,作出了以市场兴村的决策。但他的这一建议并未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那时候内心确实很矛盾,但群众的不理解是暂时的,只要等到思路变成了‘实货’,村民自然就会支持。”钱建康回忆起当年情景时感慨地说。在集体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他毅然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5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型商贸市场。
后来,这个市场生意十分红火。谢家路村以此为基础,又陆续投入了400多万元,逐步建起了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与此同时,该村又通过土地整理等途径,率先成为全市第一个市级标准农田建设村。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该村形成目前的塑料模具、五金制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谢家路村的第三产业年收入突破亿元。
千方百计,图的就是能为大伙多办实事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谢家路村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说,这一件件实事工程的背后,凝聚了钱建康的心血和智慧。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谢家路村还有一张“村民联系卡”,上面书有“你需要村里做点什么”等内容。由于村里每年都把联系卡发到村民手中,因而哪家缺少劳力,哪户生活困难,钱建康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村富不能忘了困难户!”为此,钱建康专门牵头实施村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建立了村“帮困扶贫基金”。据统计,该村帮困扶贫基金历年来已筹资50万元,受益村民达400多人次。
无怨无悔,要“大家”就要甘心舍“小家”
前年夏天,由于过度劳累,老钱突然晕倒在地,医生要他立即住院,但当时一摊子工作一个接着一个。于是,钱建康就在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处理手头工作。村民们知道这事后无不心疼地说:“你可是村里的主心骨呀,就是为了我们,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
为集体、为村民,钱建康可谓呕心沥血,但对家庭、对妻子,却欠下了一份份亲情。2001年8月的一天,他的妻子因患阑尾炎到医院动手术。因工作实在脱不了身,钱建康在妻子住院期间只去医院探望过一次。那一次,钱建康看着瘦弱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告诉妻子的那一番话:“自己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就那么多,顾了大家,就顾不上小家了。”本报记者王量迪余姚记者站叶初江龚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