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九旬老汉和他的面塑世界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7-05-08 07:20:20

  记者冯小平黄 琼通讯员张 辉老人聚精会神地陶醉在面塑世界里。 (冯小平黄 琼摄)

  色彩斑斓的“聚宝盆”、 “五代元宝”,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面对这些造型逼真的手工艺品,你能想像得出这些都是用普通的米粉做成的吗?你更不会想到,这些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的作品,竟出自一个年已九旬的老人之手。做面塑已有70多年

  老人名叫何来根,今年90岁,是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人。老人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打牌,一生就两样爱好:做面塑,听戏。老人说,他小时候家里是开豆腐坊的,在他十六七岁那年,看到有人在路边做面塑,一团普通的米粉经艺人一剪一捏,变化出稀奇古怪的造型来,很感兴趣,就跟在人家后面看,回家后自己琢磨着动手做,一来二去,他做出来的面塑就像样了,乡亲们都抢着要,他也越做越有兴趣。

  老人家里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40多件各色面塑作品。陪同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老人的面塑作品已入选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桌子“宝贝”是老人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做成的,为了能长期保存,面塑表层都涂了层清漆。四五道工艺不能少

  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记者不禁拿出相机狂拍一通。老人介绍说,做面塑的米只能用粳米,糯米太软太粘很难造型,而普通的早稻米又太硬。先要把粳米磨成粉,加上颜料后再把米粉蒸熟,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做造型了。

  在老人的家里,我们看他做面塑似乎也是一种享受。只见他用手捏捏拿拿,一把剪刀剪来剪去,很快,一只可爱的小猪就在指尖“长”出来了。老人把小猪放在盆子上,告诉我们,如果不上漆的话,只能存放半个月左右。以前主要用于祭祀

  采访中,何来根老人跟记者“淘老古”说,以前黄家埠一带农村有个风俗,每逢盖房上梁或者结婚、生日、兄弟分家等大事,一般都要摆上猪羊鸡鹅鱼“五牲”来祭祖,寓意吉祥。可那时农村穷,买不起“五牲”,就用面塑来代替。由于老人面塑做得非常逼真,附近村民家里要办大事,面塑就全由老人包了。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办喜事不再用面塑了,但老人的作品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经常被人要去当工艺品欣赏。”村干部这样说。

  据了解,目前余姚有关部门为让面塑这门民间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经常组织一些学生跟老人学习。

【编辑:王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