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自2003年4月选举产生至今已逾4年。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全体代表牢记人民的重托,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联系,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作用,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法篇关键词:民主、民生
要事记:2003年6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通告,就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科教强市、完善社保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诚信建设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开征求市民对今后5年立法项目的建议,这是我市首次向市民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引起市民广泛关注。热情市民纷纷以来信、来电、发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立法建议项目,至7月底收到立法建议项目140多个。市人大逐一进行梳理,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把确有立法必要的项目列入市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计划草案,提交主任会议讨论。其他有一定价值的立法建议留作立法参考。
2003年7月中旬,非机动车迅猛增长,城市道路日渐拥挤,这一问题急需依靠法规来规范解决。市人大法制委举行了《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200多位市民参加会议,其中20人在会上发表真知灼见。市民代表在听证会上提出的许多建议后来被市人大法制委采纳,并在法规草案中得以体现。
2004年12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就城市公交立法举行听证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公交行业代表以及行政机关、律师界和其他行业的16位代表,就《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草案)》各抒己见,共同为这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献计献策。
2006年1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直接听取市民、尤其是与立法事项有密切利益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以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立法的质量。听证会邀请百余位各界人士,包括50多位村民代表参加,共征集有关意见和建议50余条,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意见、建议得到了采纳。
综述:长期以来,不少人都认为制定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事,老百姓只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
市人大常委会敞开立法大门,让老百姓来决定立法项目,充分尊重了民意,同时集中了民智,从而使立法工作更切合实际,更符合民意,更有厚实的群众基础,法律法规自然也能在群众中得到更好遵守。
本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调研、法规草拟、审议修改过程中,还注重通过座谈、登报、听证、论证、开设电子信箱等多种途径,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先后就学校安全条例等5件法规草案举行了6次立法听证会,让人民的声音长响在了立法的每一个角落。
2003年至今,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23件,修改法规25件,废止法规8件。制定了专利管理、信息化、农业机械管理、保税区等条例,推动经济运行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还制定了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无居民海岛管理、韭山列岛海洋生态保护等法规,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同时加强了社会公共管理和公民权益保障立法,突出了对民生民利的保障。制定和修改了公共汽车客运、民办教育、精神卫生、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等法规。 监督篇关键词:约见市领导、评议副市长
要事记:2003年10月10日上午,时任副市长的何剑敏及市计委、建委、规划、环保、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应10多名市人大代表之约,接受市人大代表的约见。10多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当时备受关注的三大城建问题:江东区的16条交通不畅、经常堵塞的“断头路”何时才能打通,江北区污水处理怎么办,撤县建区多年的鄞州区怎样加快融入中心城区。请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当场解答。
2006年6月15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对两位副市长分管的工作进行评议。这是我市历史上首次评议副市长。在评议准备阶段,开通了评议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邀请代表和市民积极参与,共梳理出十二个方面54条具体意见和建议。会议上,两位副市长分别作了述职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两个调查组分别作了相关调查报告。经过分组审议,4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分别代表各自的小组,围绕两位副市长分管的开放型经济和规划工作作了评议发言。评议发言后,两位副市长作了表态发言,市人大常委会对两位副市长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评议会后进入整改阶段,被评议副市长根据评议意见和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研究落实措施。为强化监督实效,常委会还专题听取两名副市长关于评议意见整改情况报告,加强跟踪监督,逐项督促落实。
综述:市人大代表约见市政府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对副市长分管工作进行评议,都是我市民主生活的大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强政府与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沟通,从而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这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改进政府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78项,对22件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先后对市文化局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教育局局长、民政局局长、人事局局长、计生委主任等,开展了述职评议。2005年,市人大专门组织代表对市公检法机关开展司法和执法评议。根据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将司法执法和队伍建设等作为重点。在评议中,40余件代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事件得到了认真复核和查处。 代表工作篇关键词:民情日记、代表进社区
要事记:200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制作统一的代表民情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市人大代表手中,要求每一位市人大代表了解群众困难,倾听群众呼声,随时记录民情日记,这在我市还是第一次。
2003年9月,江东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区人大代表在区政务办理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接待人民群众的试行办法》。规定区所有人大代表每逢周二上午轮流上岗,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现在,全区有7个点设立了窗口,170余名代表集体参与。
2004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启动“代表联系群众年”活动。活动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必须联系5至10名原选举单位的代表,要经常上门走访,认真听取意见,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市人大代表小组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进田头、进车间、进社区的代表活动,让市人大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听取群众意见;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意见箱,经常收集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市人大网站上公开代表的姓名、单位、照片等,方便群众联系等。
2004年11月2日,市人大慈溪中心组代表励顺良开通热线电话向选民征求意见建议。
2005年6月9日,白云街道成立了白云庄、联丰路两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白云街道选区产生的23位区人大代表,轮流每周一次到联络站接待市民投诉。这是我市首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
综述: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4年来,全市各级人大通过代表联系群众信箱、联系名片、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接待室、民情座谈会、热线电话、与选民网上对话等多种形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层层传递、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记者许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