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讯(通讯员)大碶街道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结合本街道实际,通过“建、送、导、促、种”分步实施、层层推进,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搭建农民文化活动的平台,使农村文化活动有处开展。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繁荣农村文化,近年来,大碶加大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扶持各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各村加快村级公园、村落文化宫、电子阅览室和“六个一”文化阵地建设,同时对原有大会堂进行修缮,建成了农村15分钟文化活动圈。到目前为止,有26各村达到区级“阳光文化工程”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近70%。
二、“送”。通过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以健康文明的文化迅速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营造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活跃村民文化生活,让农民有“戏”看。街道利用全区首家成立的市场化运作的电影放映队,每年在农村放映电影100多场次,观众5万多人次;每年组织街道文艺小分队、各类剧团不定期赴各村下乡演出50余场;每年送10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到经济薄弱村;另外,街道还每年通过讲座、电影短片、咨询等活动形式送科普下乡20多次,极大了满足了农村文化生活和需求。
三、“导”。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热心人,建起了一支比较敬业的文化辅导员队伍,大力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规范开展,使农民文化活动有人指导。基层文化的骨干、热心人是搞活一个村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街道通过培训、指导,在每个村、社区物色一个一名素质较高、比较敬业又热心文化事业的文化辅导员,组织指导本村、本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街道文化站有专职文化工作人员5名,具体负责辖区内各项文化体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促”。搭建表演、交流、学习平台,引导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农村群众文艺水平不断提高,使农民文化活动有展示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纳入街道文化站管理的文化队伍有20多支,文化骨干100多人,参与活动人员稳定在2000人左右。为了满足部分积极性高涨的农村队伍表演、交流、学习的欲望,街道首先通过邀请部分特色明显、素质较高的农村文艺队伍或节目,到街道组织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演出,为其提供较高档次的表演和锻炼的机会;同时,引导各村在本街道范围内进行交流汇报演出,形成共同学习、促进、竞争的良好氛围;另外,鼓励农村文艺走出去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和比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五、“种”。农村的文化由政府“送”向农民自己”种”,引导农村文化自主、有序、规范发展,让农村文化生根开花。近年来,随着大碶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村的文化活动已经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并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在街道的引导下,这些村向其他村、社区发出了“播种文化种子”倡议,并主动鼓励、帮扶周边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队伍的培养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广大农村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文明新风尚。(大碶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