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慈溪坎墩街道五塘新村,一位房东阿婆给房客送来一盆水灵灵的草莓,房东房客亲如一家。
昨天,本报刊出了“和谐宁波”特别报道———来自慈溪310个和谐促进会的调查报告后,引来社会各界强烈反应,一些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打电话到本报,热议和谐促进会这种民间组织。一些基层干部也发表了自己对和谐促进会的看法。正在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对此表示了相当的关注……
热线反应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高钱村党支部书记徐桂芳:
我看了慈溪组建了310个和谐促进会的消息后,我觉得和谐促进会这种管理的服务模式比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这种模式更有优势,因为它注重的是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开展活动和相互服务,能让外地人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它更注重的是外地人和本地人的融合性管理,而不是单纯的“以外管外”。如果长期坚持这种融合性管理,外地人以老乡为圈子的生活方式将被打破,人们会慢慢淡化“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概念。我们村也打算在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也成立一个和谐促进会。
我们村和五塘新村很类似,本地常住人口1869人,租住的外来务工者1786人。外来人口管理曾一度是村的老大难问题。2005年5月,村里成立了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并先后出台了《高钱村外来人口管理实施细则》、 《关于开展外来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定。还在外来人口中选拨了外来人口信息员,通过“以外管外”的形式,及时掌握外来人口动态信息。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给已入住村里的外来务工者及时解决他们的子女读书等问题;对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者,进行慰问;村干部和村联合工会经常出面,维护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经过两年的动作,村里外来务工者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租住在慈溪市宗汉街道马家路村的外来务工者袁国秀:
我的老家在四川,我丈夫唐小权的老家在安徽,15年前来慈溪打工,已经租住在马家路村多年了,在慈溪出生的女儿也有8岁了。由于丈夫一直从事塑料粉碎工作,肺部受到了侵害,去年,丈夫病重,在慈溪、宁波各大医院治疗无效,花去了我们所有的积蓄3万元后,只好回到出租房里养病。来自河南的马家路村和谐促进会副会长刘传兴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就给村和谐促进会打了一份报告。没想到,会长和几位副会长拿到报告后,当下就同意从村和谐基金里拿出4000元钱捐助我们一家,还让一位安徽籍的村保安送我丈夫回老家养病,以便我能有时间在慈溪照顾上学的女儿。两个月后,丈夫去世了,和谐促进会又拿出了4000元,补助我们母女的生活。
村和谐促进会对外地人没有任何偏见,在帮困助贫上面,对外地人和本地人也一视同仁,我们村的和谐基金已经救助了十多名遇到困难的外地人。我们外来务工者都很支持村里成立了和谐促进会,在和谐促进会里,我们感到了平等和温暖。
乡村专访
慈溪市新浦镇下洋浦村村委会主任胡尧芳:
我们下洋浦村算不上一个大村,常住人口只有900多人,但外来务工人员就达500多人。我们村是宁波市文明村,村委会的秘诀是什么?
在我们村,外地人和本村人的待遇及权利义务一样。村里把500多名外地人像本地人一样划分成8个小组,小组长都由外地人选任,与本地村民的8个小组结对,互帮互助,建立和谐促进会。和谐促进会的副会长由外地人担任,村里三套班子决策时,邀请村和谐促进会的外地人和小组长参与。
过去,我们慈溪的老祖宗本身就是移民,移民文化是慈溪三大文化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没理由不心平气和地对待外地人。我认为,现在,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本地社会,这样做非常好。使他们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中,变单向的主动型管理为双向的互动型管理,变“防范控制为主”为“包容服务并重”,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慈溪市龙山镇西门外村书记陆永康:
我们西门外村的外来人口占全村人口的近60%,达1700人左右。
我认为,企业老板应主动为外来员工做好服务工作,譬如从企业划出一块地建造员工宿舍,解决外来员工的后顾之忧。和谐促进会应该把解决外来人员就学、就业、就医、劳资、租房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让许多外来人员都把它当做自己的“娘家”。
其次,要增进沟通,减少双方隔阂,村里遇事要主动听取外来人员的意见与建议。现在,外来务工人员也参与了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事务管理,他们对村里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村里有没有和谐促进会,就是不一样。外地员工有时由于在租住的地方和人吵架,或者感到租住的地方治安很乱,都会换一个单位。现在,经过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村里风气变好,住在那里的职工觉得生活很好,流失率就很低。企业希望每个村都像五塘新村一样成立和谐促进会,这样,企业可以少替职工操心,员工流失率也会降低。
服务好了,感情自然也深了,矛盾也容易解决了。现在,外来务工人员也参与了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事务管理,他们对村里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两会心声
市人大代表,奉化市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
力邦模式虽然与慈溪的和谐促进会在做法上不太一样,但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服务好外来务工人员,促进新老宁波人的融合。
实现融合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要积极参与工作地的服务和建设,赢得本地人的认可和尊重。对于本地人和政府、社会组织等来说,首先应该克服地域观念和排外心理,创新社会管理思维和模式,平等、和睦、友好地对待外来人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当地社会发展和管理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培育开放包容、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像奉化西坞的力邦村,集中居住着来自17个省市的近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当地政府和企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处长陈早挺:
我认为,在现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民间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了。民间组织可承担起政府改革后的部分职能,并成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政府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会逐步把一些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因此,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应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
以传送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民间组织的兴起,成了建立和谐的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力量,民间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可以起到对政府和市场的补充作用。同时,众多民间组织与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的社会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间组织如果引导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了,对政府的管理大有好处。在慈溪的和谐促进会中,会长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这可以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和谐促进会的引导和影响,党和政府的精神可以及时地通过这个组织得到贯彻。如果党和政府对出现在基层的和谐促进会引导好了,必将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