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嘉宾:陈毓麒
1938年生,男
教授、主任医师
1962年浙医大毕业从事肺科临床10年,1972年起从事精神医学,1986年在我市首创心理咨询,是该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20多年的心理咨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国内外心理杂志发表论文并获奖。
门诊时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周二、四上午。
[案例]
刘女士(化名)年过五十,3年前她丈夫因病去世。3个月前,她心爱的侄儿也因胃癌住院,所幸手术成功。侄儿的病让刘女士十分担心,最近她感觉浑身酸痛,夜晚失眠,由于之前刘女士有尿路感染病史,因此她疑心自己患了尿毒症,急忙上医院就医。经过医院全面检查,刘女士身体状况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刘女士并不放心,到各大医院反复检查,却始终不肯相信医院的结论。而且她情绪不稳,时常流泪,医生建议她进行心理治疗。
分析
刘女士的情况是典型的疑病症。丈夫和侄儿的病是她发生心理问题的诱因,而最根本的病因是她的性格:胆小、认真,容易胡思乱想。她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通过一些小症状就给自己判定有病,四处求医,乱投药石。来向心理医生求助时,刘女士的情绪悲伤,感觉无望无助,认为自己得了重病无法医治。
心理医生接诊后详细询问了刘女士的病史,慎重看了她之前的检查报告单,并再次给她做了详细的身体检查,确认她并无严重生理疾病。这使得刘女士感觉就诊环境温馨,医生态度诚恳,可以信赖。
此外,心理医生对刘女士采取了解释性心理治疗,通过检查结果证明她怀疑的疾病是不存在的,同时使刘女士认识到,她正处更年期,情绪焦虑多疑,而且她对疾病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再加上晚上睡眠不好,影响了生活质量,使她容易患上身心疾病。俗话说病由心生,刘女士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其实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
通过几次心理疏导,刘女士慢慢放下了心理包袱,同时心理医生给她开了抗焦虑药物,双管齐下,改善睡眠质量,调整免疫功能,最终使她达到了身心健康。记者毛艳艳